今天中午我收到了宽宽的新书《36岁,人生半熟》。
宽宽的新书《36岁,人生半熟》。
加上看宽宽这本书,这个月我看了两位女作家的书。
一位是黄佟佟,她写都市女子特别是港台女星最为擅长。翻阅下来,会惊觉真是女人最了解女人,佟佟的笔触精到,于细处描出不同女子的特性,观感就如同一幅姿态各异的百女图展现在眼前。
她和蓝小姐有个粉丝众多的公众号,这是一个团队运营得非常好,良性发展中的公号。今年年初更是组建一个粉丝群,且有了个主要为了引导某个年龄或阶层买买买的新号。
会喜欢佟佟公号喜欢她们产品的某个年龄或阶层是哪个年龄哪个阶层呢?据我所知,35-45年龄段的粉丝占五成以上。这个阶层或这个年龄段,有点阅历有点钱有点情怀,个性稍挑剔,有点自以为是,也许产品的确审美有格调,也许是精致又够小众,暗合着这个群体的自我期许与性格特质。总之这是个读者群体定位精准的公号,同类型粉丝多也是意料之中。
比如我,喜欢佟佟,所以我看她的书,同时买她和蓝小姐的产品,粉丝群我也在其中。
甚至不知是否是疫情的影响,我混迹其中,还特别热衷群里聊天,发她们产品的买家秀,曾一度在粉丝群里喜获野生模特之名号。
的确我喜欢都市欲望女子,喜欢佟佟笔下的女子,豪门贵妇,明星,城中名媛或都市女精英。
这是我的一面,我坦然面对自己的这一面。
如一人绝不止一面,我还有宽宽。
宽宽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作者。她的文字让我有种归属感般的安心。
我并不舍得分享她给人知。
今天刚收到她的《36岁,人生半熟》新书。据我所知,她唯一出版的书。
知道宽宽这个人,是在2015年吴晓波频道。吴晓波投资了她和祝小姐的公号:好好虚度时光。在吴晓波的口中,宽宽无疑是个不懂经济学的人,她卖了她在北京二环内的一套房,举家迁往大理。吴晓波认为不需要买房一样可以追寻诗和远方。北上广的房产会升值,单是每月租金就够大理日常生活了。
那时我就记住了宽宽。我看过她和祝小姐的照片,她一袭棉麻青袍,个子高挑,脸颊清瘦,双眼有神,面样寡净,很是安静
,跟英国留学的精致祝小姐似是两个不同气场的人。
从此关注她写的文字。
后来,似乎所有美好的生活都离不开商业,所以去年是我断舍离了很多很多公号,其中有佟佟的号也有她作为创始人之一的,倡导自然生活的“好好虚度时光“公号。
不过她还有个小号,是她写字的地方。她更文的时间非常佛系,但每一篇都能看到是时间之作。
我见过宽宽本人。
2018年我带孩子去大理,去她女儿所在的幼儿园,给孩子体验她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园毕业礼上,我亲眼见到了她。她特别白,也特别高,黑短发,仍然是一素白长袍,既像是像民国时的女先生又像修行的道人。
远远见她一眼,就够了。
我喜欢她的文章,因为我自己有着跟她相似的疑惑。
比如如何既不苟且生活又能诗和远方。
再比如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命。
再比如关于家庭,孩子,自我的一些困惑。
在她的新书里,她用充满东方美学的简洁韵味的语言,娓娓道来。
书的楔子是她卖掉北京的房子移居大理。我刚刚知道就在她等待卖她家房子时等待买方贷款的几个月里,房价就涨了两百多万。她毫不掩饰她心里翻涌而上的酸水。就像当年我从吴晓波口中听到她的故事时也忍不住在想,她怎样能割舍北上广的这份繁华,淡然地遗世独立地,举家搬迁到一个边陲小城生活的?
要知道重新买回这一套房,金钱的付出将大大超出当时的售价。也许再也买不回来了。
宽宽书中有写,她有认真思考,她从观察她的一些人生赢家类型的邻居得到了疗愈。
她的这些邻居,是非常幸运的人儿,在合适的时机买下几套房子,又在合适的时间卖掉几套房子,套现离场,去过想要的生活,他们还很精明,总会在一线城市留一两套继续增值,备着给孩子上学住,以及赚取租金。
她观察他们的生活,得出的结论是,自由舒适的日子过久了,与繁忙焦躁的日子过久了,一样是厌倦。
如果人生的追求系于外境,心随境转,那么闲适时想忙碌,繁忙时想避世,那么这一生的日子就在这样的兜兜转转中消耗殆尽。
安在当下。人生在世,除了修行,别无他路。这对很多人很多人包括我都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宽宽描绘她在大理的日常生活,带孩子的生活,她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疗愈力量”。
我这几天隔天就带孩子去爬山,我也刚好体会到自然的力量。
当你不去在意消费主义下那些精心制作的购物网站,也不去看用各种美好理念包裹着买买买欲望的文字。当你真的凝视过大自然的一棵树,一朵花一片叶,还专注看过孩子在草地上奔跑的身姿,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宽宽写的自然的力量。
在书中的一篇篇标题就能看到她的感悟,随手一拾能拾到无数智慧珍宝。
比如“一条鱼,不要逼迫它去爬树吧”。
“障碍即是生活”。
“那些人生中的“已拥有“”
时常盘点自己的“已拥有”,会让人生出感激,然后在规划未来时,重点就会放在付出与创造上,更多关注想要做的事,而不是我还缺什么。
“逃离许多不必要”
训练自己间歇性地远离人群,远离主流,这有助于保持一个独立思考的自我。不要总贪恋圈子的温暖,更不要离开了原来的人群,又迅速钻入新的人群。只要安安静静,干干净净,便看得清清楚楚。
“山那边有什么”
她的看法是人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然而“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更多人永远也只是想想而已。至于山那边如何,估计她还在践行还在思索吧。
“精进还是放下”
宽宽借用了庆山的话来表达她的理想“有生之年,尽量低消耗地让肉身活着,享受简单本真的喜悦,接纳一切发生。尽量高消耗地让灵魂活着,学习,劳作,然后干干净净离开。”
(插句话,现在的庆山也就当年的安妮宝贝。又是一个女作家的故事。)
“我生活在时代的乌托邦”大理生活的社区,的确很像这个时代的一个乌托邦。
我在2018年暑假在大理感受了大半个月这样的乌托邦。
因为我动过跟宽宽同样的寻觅一处理想居所的念头,更因为外出旅游加孩子幼儿园体验的花销不小,所以我对考察大理社区乌托邦一直没有离开我对金钱的理性考量。宽宽女儿的幼儿园由一群在大理的北京人创办,倡导自然社区教育理念(事实上,这是一个摸索中发展的教学方式)。
这个社区幼儿园每年收费四万元,不比我所在的城市国际幼儿园便宜。它还创办有小学,无学籍,需要先在公立小学报名,得到学籍后,再来它那里学,只有四年级以下的低年级,没有高年级生。我持续地关注这样的“新教育”模式。
到了大理之后,何以为生?据宽宽的观察是:她们以特长在人群中立足。她们初期奋力开源节流,把钱花在资产积累而非负债消费上,大部分收入来自被动收入,空出时间经营产业,打磨特长,走一条良性循环循环的路上。不会大富,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只要经营得当,便只会越来越轻松。
宽宽在大理的一切生活所需,很像原始的相互交换。擅长做面包的提供面包,擅长榨油的提供油,甚至吃的大米,如果想了解,都可以去看从插秧到磨米的全过程。
最重要的是,有孩子的家庭生活,最美好的是对待孩子,沉心静气。她认为这是这时代最缺的气质。
她的时代乌托邦有沉心静气。我见过那些孩子,她女儿同学,也见过孩子们的父母。
他们的确很沉心静气。
……
还有很多,每一篇,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读。这是在品一个人至少三年时光的沉淀与思考。
以什么作结尾呢?
宽宽说她认为她的人生课题是“自由”。那么就以她对“自由”的解读为结尾吧。
她认为《心经》中一句“心无挂碍”,说尽了她所苦苦追逐的自由。
《心经》全文只有260字,它也是我反复抄写以养心神的经典。
宽宽眼中的心无挂碍就是:当琐事缠身时,一件件去理清完成,不起对闲适的渴盼。
晴天,享受阳光照耀;雨天,感受温润的诗意。
喝到一杯好茶,享受口齿留香的当下,而不生起贪恋下一口的心。
需要赚钱时,不穿着情怀的外衣。追求情怀时,尽量少计较得失。
愿大家都有“心无挂碍”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