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课的一点体验

体验了下小学的在线辅导课,也就是直播课,课程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参与,但可以看回放。在实现效果上,看直播和回放几乎一样(除了不能在讨论区输入文字),甚至课堂上做题的交互在回放时也可以参与。参与直播而不是看回放的好处在于两点,一是心理上有参与感,二是它是一种约束。

参与感的差别就像是足球比赛是看直播还是回放的差别一样。参与直播时,你会想此时此刻有个老师在和你上课,虽然她面对的可能是几百人上千人(班级微信群是100人,课堂的讨论区有时候是30多人,但从授课老师的表述上看是同时面对很多班级的),她看不到你,你可以和他文字交流,也能看到自己班的同学发的信息。如果你在回放时告诉孩子(或是自己)这是直播并且他觉得也是直播,那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当然在细节上可能会被孩子识破,我们也不必这么做,这只是个思想实验。我想表达的是,关于参与感这一点差别很大,但是由心理导致的而不是因为直播和回放在上课方式或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点,约束不是不自由,恰恰是有了约束我们才能做好事情,不管这个约束是外部的还是我们给自己定的。有时候我们很难约束自己所以我们给自己定计划,安排时间,用辅助的工具,参与组织让他人约束自己。直播课给了我们这个约束,如果想获得前面提到的参与感,那我们就得在固定的时间连续参与课程。对于家长来说轻松了,不用想着到时间要安排什么。对于孩子,对上课也还挺有兴趣,好像也能养成上课的习惯。

对于内容的体验:上课讲的内容本身比较简单,也许是低年级的课,但小朋友做课堂中的交互题时也说简单,按他的说法是吹口气的事。但在课后做题时,小朋友并不像上课时看上去那么懂。我想直接原因是,上课时有老师的引导,引导到那个步骤了,就简单了。课后小朋友甚至记不清晰刚刚讲过的题具体是怎么样的。于是我意识到这是一对多的网课,而不是一对一的。并不属于个性化教育服务,而更类似于教学视频。另外,我的个人第一感觉是网课的效率太低了,花的时间多内容少。当然,这对于成人的自我教育来说,这个想法是正确的,现在大部分教学视频都提供倍数播放的功能,就是这方面的需求。不过让我反思的是,对于小朋友我是不是太急躁了,我应该更有耐心。对于任何东西的初学者都应该更有耐心,更不用说孩子了。也应向上课的老师学习教学态度,要对孩子更有亲和力。

体验完几节课程后我没有报更多的课程。一方面是因为不想让还在幼儿园的小朋友现在就有上课的约束,或者是我不想现在就让人牵着走。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差异化的,最了解你的医生是你的个人医生(虽然中国几乎没有个人医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包括了学和习,也就是还需要练习和实践。听课的时间不应过多。在我的记忆里,听课大多是轻松的,因为只要听嘛,当然认真听课也很重要。所以开始学习的小朋友最重要的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进度的快慢不用过于看重。另外关于“不亦乐乎”,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刻意练习一定是非常辛苦的、有时候是枯燥的,但毕竟说的是刻意练习成为顶尖高手嘛,比如钢琴家、世界冠军。普通人学习应该不用这么辛苦,不过高考好像也是选拔顶尖的学习者,尴尬。总之,学习不可能是轻松的,但也绝非没有快乐在其中,无聊才是最痛苦的。学习可以学得很辛苦,但不能学得很痛苦。

题外话,上网课前会加辅导老师(班主任)的微信,有别于授课老师,辅导老师倒是有可能一对一的和孩子交流(可以互相看到对方)。在上课前会有个一对6的交流,有不懂的问题平时也可以单独问。辅导老师也兼有销售的角色,而且是个很有耐心,锲而不舍的,很负责的销售者。这段时间可能有很多精力放在销售上,但也许这只是个特殊时间,课程的销售阶段应该主要只是在学期的开始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辅导老师的要求,是两方面的一个是能辅导好,一个是能做销售。这就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并不是说他们就只是个销售者。谁说一个销售者就不能是老师呢,谁说一个老师就不能做销售呢。只要把两件事都做好,就没有人会说有问题。更深入的探讨就不多说了,又是另一个话题。

总结:直播课更类似是视频课程,它和AI课的效果差别也不是很大,但它的价值主要在于约束性。老师的授课态度提醒我教育小孩时要注意自己的耐心和态度。不要因为自己的态度不好而给学习增加不必要的负面印象,影响让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我觉得也没有必要特意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他自己就能体验到学习是怎样的,我们无法掩饰。我认为他会体验到的是学习是有点辛苦的,但也有快乐的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网课的一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