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发

今天,我终于掌握了48个音标、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以及默写,这对我有着极大里程碑的意义。

我和英语这个情人的过往,经历了新奇、憧憬、热恋、平淡如水、冷落但仍有意无意交往撩拨、重拾信心征服这些有如过山车般的阶段。

新奇就是在初中开始接触后的不久了,面对新的发音、词汇,免不了会有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新鲜感,跟大多数人一样,操着地道的方言,学习着独具特色的英语。不过那会儿完全是应试教育的高潮,发音、对话这些一般就不会投入太多精力了,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只会关注听力、单选、完形阅读这些考题中会涉及到的知识点。这个时期其实没有留存太多记,也不太能记得当时自己的水平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程度,唯一点点稀疏的印象就是那位英语老师是我的邻居,让我每次都觉得躲藏不及。

糊糊涂涂到了高中,大多数时间还是初中的学习模式,语法、时态、知识点、考题演练。不过有所不同的是,高中的校园氛围以及可爱的小马老师,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教科书外的英语世界,比如书虫系列读物、还有小马老师专门带给我们的许多杂志、广播、英语角等。

那时她就叫我们培养对英语的语感,不要过多纠结语法时态等等,不得不说这是让我受用至今的一个好习惯,帮助我在各种考试中拿到了不少好成绩。

高中的英语学习是蕴藏着某种情愫的,这让那些时光变得温存而浪漫。记得那时候,马老师每次拿给我们那些英语杂志或者报纸时,自己一方面珍惜得不舍阅读、一方面又一遍一遍字字珠玑一样的读、写、记,那是一种对美丽的语言和带你进入这个美丽语言世界的美丽的人的一种说不清的贪恋和向往。现在回想起来,就是"those golden days"的美妙感觉。

大学是一个疯狂但极不得志的时代,内心深处的卑微让我固步、锁闭、自封至只靠读英文书籍、听英文电影来释放自己的压抑。上课不听讲,也不想去直面社会(参加社团、打工赚钱、找工作等等通通没做过),就这样一本一本地读,一点一点地记,有电影剧本、杂志、传记各种,不怕麻烦地把电影转换为音频装进MP3,晚上睡觉也带着耳机入睡,希冀着自己哪天醒来就会有神奇的英语魔力。这期间,笔记记了有三四本,到现在可能留存了两本。(第一本是16开的那种笔记本,这是马老师在高三时奖励自己的小礼物,从学校到工作,一直带在身边,像远方的人的一种慰藉。)其实当时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去读这些英语书籍有什么用,可能只是对自己不想浪费光阴的一种寄托吧。

工作后的前几年,由于急于证明自己的价值,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至工作上了。于是就渐渐冷落了这个曾经为之倾倒为之疯癫的老情人,再没有认真完整地读过一本英文书籍。英文电影虽没有完全落下,却也因为没有看到什么实际用处而渐渐荒废,好在自己工作的研发性质还经常会接触一些专有名词以及英文技术资料,因此阅读及词汇方面倒是没有落下太多,不过也只限于工作中这些被动接触了,从未再主动去做过什么提升。有时想起自己曾经怎么就那么爱她呢?实在是无法解释呀,现在怎么一点都不会去看去想呢?每次想起不禁感慨唏嘘。

后面工作进入熟手状态时,更是把这档子事情抛到了九宵云外。我与她就维持着这样的距离,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这些年的春夏秋冬。

19年元旦,因为工作无法回家,一个人猫在贵阳,经历着十年以来最强的大雪和凝冻,窗外白雪皑皑银白如玉,可酒店的空调即使开到最强劲模式依然冻的我瑟瑟发抖,可是就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之中,一个灵感袭击了我:我该好好学习一下英语了,那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吗?哈,真的就是这样的神奇。于是我开始了,从最薄弱的音标开始,看视频、听音频、看书一起猛药下灌。


图片发自App

音标说起来真是自己的痛啊,这么多年,那些小小的精灵完全是搞不懂、发不出、写不来呀,我完全就是中国式哑巴英语的代表呀。不过到今天,我终于可以告诉自己,我会读了,会写了,我终于向着发出标准、好听、地道的英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It's so cool.

而那些小小的精灵也仿佛变成了一个个音符,奔跑着跳跃着向我挥舞庆祝。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