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你隐藏的很深啊

——这周上课的主题是“学习适应”,思考了很久要讲些什么,最终定格在“习得性无助”上,想要改变学生对学习的一些认知,却没想到对我自己的改变是最大的。

习得性无助是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提出的,他用狗来做实验,把狗关进笼子里,在笼子里通电,再加一个蜂鸣器,每当蜂鸣器一响,就给笼子里的狗施以难以忍受的程度的电击,狗在笼子里到处乱窜、嚎叫哀鸣,但是这都不能改变这种电击。时间一长,狗身的反应发生了变化,蜂鸣器一响,还没有电击的时候,狗就已经瘫软在地上,不再哀嚎乱窜,这个时候即便把笼子打开,狗也不会跑出去。

狗形成了一种“无论我做什么,都不会改变这个结果”的感受,行为和结果无关,即便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也不再做任何尝试。

不得不感慨,这样的研究太残忍了。但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用这个概念解释,比如,在鹦鹉小的时候,就用链子拴住它的脚,它怎么飞都被牵制住,时间久了,即使把鹦鹉的链子拿走,它也不会飞走。

在我们人类身上,也有诸多习得性无助的现象,无论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结果时,我们就形成了一种感知——我不行,我得不到,我学不会,我掌控不了,我没办法……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信念”呢?

我深深地觉察到,我有。给学生上课,经常体验到这种感觉——无论讲什么,他们都不会听,他们只会沉浸在游戏里……

久而久之,在上课这件事上,我越来越抵触,恐惧,不想投入时间和精力。

最近,我尝试改变我的目标,更新我的想法和信念,比如:

1、专注在自己能力的提升上,包括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2、学生听不听讲这件事至少80%的比例,是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学生学的好不好关键在学生自己,与老师的关系不大。用二八法则来分配的话,也就占20%吧;

3、虽然当下改变不了什么,但是不代表我讲的内容没有用,只当是在学生心里种个种子,或许将来有一天会激起涟漪;

4、把关注学生听不听,转换到我讲的好不好上,这个自己会有直观的感受,努力了就给自己打满分;

5、常反思——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6、讲自己想讲的内容、觉得有用的知识,不必局限于课本内容,也不必局限于专业范围;

……待添加

经过不断地思考,渐渐提升了掌控感,不再那么挫败、那么helpless,也如李嘉教授所言,对抗习得性无助的方法是“胜利者效应”,集小胜、得大胜,胜利才是胜利之母!

如今备课的积极性空间高涨,有一天很努力地准备到凌晨两点,第二天讲的也很顺,感觉很好,还把这些思考和领悟在英语课上讲了讲。

Freedom~ 的feel。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得性无助,你隐藏的很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