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和事该放下的就放下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有许许多多的社交平台出现,普及最广的应该就是微信、微博、QQ这三种了吧?虽然有了这些平台我们实现了东西南北快速交流,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平台让我们看懂了很多人。

  最早之前火的应该是QQ吧,还记得初中那会,很多人都流行玩QQ,什么个性签名呀,非主流头像呀,层出不穷。那时候我们大多就是用QQ交流,就连写信都变成了件令人震惊的事情。老一辈的人不懂得玩手机,更不懂得QQ,所以好友列表里一般都是同学发小还有一些聊得来的外校朋友。可能是因为新鲜劲吧,大家都特别能聊,那手速是蹭蹭蹭的往上提呀。

    大家几乎是同龄人,很多事情都能够分享,那个时候也许是比较含蓄吧,好多人都喜欢一些带文字的图片,图片上的文字总是会毫无征兆的就击中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似乎那句话说得不正是自己嘛?一般这个时候都会发一条说说,没有别的表达,就一张图片,仿佛希望能引起共鸣或是那些话是说给某个人听。

  以前追求的文艺在现在看来就是有点矫情还带点非主流。现在又时兴微信了,现在的家家户户哪个人没有个一两个手机,就连老人都不甘屈居人后,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微信,方便和远在他乡的儿女聊聊天。现在很多人喜欢晒朋友圈,出去吃饭晒、去旅游晒、遇到什么稀奇古怪或者好玩的事晒、虽然会发很多的朋友圈,但可能是因为微信的限制吧,不是共同好友的看不到别人的点赞和评论,这一眼瞄过去好冷清,所以基本上都干脆不赞不评论了。

    好吧,没有人赞没有人评论感觉好尴尬呀,还是别发了。抱着这种心态,慢慢的会发现朋友圈的更新速度还真的是在慢慢变慢呀。没有人分享那内心的那点小火苗无处安放呀,没关系,有微博呀,微博上没有人点赞一点也不尴尬,反正又没人认识。有句话这么说来着,朋友圈最少三个月更一次,微博一天最少更三次。这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了我们现在的交流在退步呀。

    以前中学的时候,大家都很天真活泼,那么多年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终究是有点感情的。而且每天都可以见到,QQ微信不回,第二天直接就可以当面去问原因。前后左右桌基本都会固定好久,下课一转头大家就可以凑在一起聊天。那个时候中学查手机严,一般都不会带手机去教室,无形之中就给了我们很大的聊天空间,因为大家都很闲。

  上了大学,发现大学几年下来除了舍友和某几个聊得来一点的朋友,其他的都不认识。是什么造就了这样子的情形呢?首先大学班主任不太给力,没有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大家都还是各自为政。其次,教室是不固定的,除了上课其他的时间大家几乎见不到,上课基本上都在玩手机,下课就去食堂吃饭或者回宿舍了,能熟说明本事。

  一个班那么多人的联系全在班群里了,估计这个班群散了也就这样散了吧。虽然和班里的人不算很熟,但是和同寝室的人熟呀,在这种没有朋友的校园里,同屋的人显得多重要呀。大学课少,室友之间相处的时间就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新的圈子。中学的同学嘛,很少会出现在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班,基本上都是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虽然有微信QQ,但是能一直聊下去坚持好几年的真的没几个。

  很多人都是刚开始上大学的时候,还会和许多中学同学有联系,各自吐槽大学的生活小事。慢慢的,聊天的次数越来越少,聊天的时常越来越少,直到趋于平静。那是曾经最好的朋友啊,怎么走到最后连话都没有得说了,可是事实就是这样,大家分道扬镳后就各自有了各自的圈子,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我们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再苦苦维系这段摇摇欲坠的关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还不如顺其自然,说不定哪天再见面,还能打声招呼。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些人和事该放下的就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