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天

      儒家的思想从一开始就与道家的思想有很大的冲突,儒家不在乎名利。但他们却去争取做官,因为他们是有抱负的,他们希望能造福国家,造福百姓。所以儒家当官是为了造福百姓,他们并不在乎名利。所以如果国家于水火之中,从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去拯救这个社会。而道家却讲究顺其自然,也就是如果国家于水火之中,我却可以隐于山林,高枕无忧。所以他们两家的思想是有重大冲突的。

      现在我们回到苏轼本身,苏轼写的这首临江仙,是他被贬官到黄州时所作。当时的苏轼处于隐居的阶段。这首诗的背景是苏轼半夜出去饮酒,半夜三更才归家,结果苏轼家的家童早已鼻息雷鸣睡着了。那如果是正常人的一定会更加重的拍门,或者怒火冲天在门外大喊。但苏轼却走向江边,倚着他的拐杖,倾听着江水的声音。他说长恨此身非我有,就是说苏轼认为为什么我自己都控制不了我自己?然后湖面变得非常平静。我觉得这里面不光只有湖面是平静的,相信,苏轼的内心也一样毫无波澜,然后他说江海寄余生。

      此时的苏轼是在隐居的,但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隐居并不是被动的,他刚开始也许会不满现状。但是后来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诗中看出他心态的转变,他开始变得享受生活,隐入山林保持良好的心态,但是他并没有安于现状。他只是在等待机会,只要有机会他会重入朝廷开始他的事业,那么他的抱负是什么呢?他希望能造福国家造福百姓救国家于水火之中。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他明显就是儒学派的,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儒家和道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归隐。

      但是儒家的归隐和道家的归隐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可以发现道家的归隐是一种常态,也就是说,道家是没有任何原因,他们的生活就是隐居,他们喜欢隐居。但儒家却不一样,我们发现儒家一般都是处于官场之中,他们表面上是在不断追求自己的官职,也就是自己的官职越大越好。但是他们真正追求的却是去济世。他们要去拯救国家,拯救百姓,匡扶社稷。但是他如果想完成这些,前提就是必须得有能力去完成。你想如果说你也是一介布衣,也是平民百姓,你谈何济世,你没有官职,你就没有能力去济世,这在古代就是一种现状。

        所以说儒家的人隐居,刚开始时一般都是被动的,比如是被皇帝贬官的,或者是被卷入朝廷争斗中的。反正就是很少有说,时代处于乱世之中,国家处于水火之中,我却去隐居。这不是儒家的风格,这是道家的精神思想,道家本持精神就是既然这是个乱世,那就说明天要亡这个国家,那天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人怎么可能能去对抗呢?所以也就是说在道家的思想中,一旦出现乱世,就代表这个国家要完蛋了,也就是在心理上提前放弃了这个国家。然后自己去高枕无忧的隐居。

      那儒家精神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哪怕是乱世,儒家的人也不会放弃这个国家。他们会尽力去挽救这个国家,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不会管自己的对手有多么强大,他们只坚持自己心中的那个道。所以从古至今,哪怕是乱世。人性光芒也从来没有被泯灭过。如果国家有难,他们绝不会袖手不顾,更不会高枕无忧去隐居。

      所以儒家的隐居,是暂避锋芒、等待机会。而道家的隐居是安于现状,直至毁灭。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民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