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一、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这是有智慧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思想上出了问题。把缺点当作缺点,这样才能没有缺点。得道圣人没有缺点,正是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才能没有缺点。

2、南怀瑾《老子他说》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真正高明之士,什么都知道,一切都非常了解。但是,他虽真聪明却装糊涂,虽然一切知道了,外表显露出来的是不知,这是第一等人。可是其他的人,自己根本不知,却处处冒充什么都懂,这就是“不知知”,这是人生的大病。老子这两句话,指出人类千万年来的通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两个“病”字,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就是名词。老子说圣人懂了这个道理以后,讨厌生这个病,所以他不求知,因而没有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圣人因为懂了这个道理,他就不犯这个错误,所以永远不病。换句话说,一切凡夫普通人,都在病中。

3、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尚矣”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您知道自己是不知道的,这就很高明了。另外一种含义,实际我已经知道“道”了、了解“道”了,但是我做出一种很普通的样子,展现出“不知”的状态,因为我不把知道“道”当作炫耀的凭借,天天讲“道”太玄妙了,我是悟道之人,一旦显示自己是“知”的状态,就已经背离道了。这两种解法我认为都是可以的,但我觉得第一种解法比较切中实际,第二种解法比较高妙。

“不知知,病矣”您不知道“道”,却以为自己知道了,表现出了一种知道、了解道的状态。对这种状态,老子说“有病”,这个“病”当忧患、灾殃讲,指不是好事。

“是以圣人之不病”,悟道之人不会进入这种令人担忧的状态,“以其病病,是以不病”,“以其”是因为的意思,“病病”这两个字是以病为病,悟道之人知道这种不知道非说自己知道的状态,是一种病态和弊害,所以悟道之人时时警惕自己,赶快去做事,尽量按照道的原则做事,才不会进入“有病”的状态。

三、我之体悟——“不懂装懂”

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种谦虚的状态,人只要能保持这种谦虚的状态,就会去主动把不知道的弄明白。但是,如果明明不知道,却装作自己知道的样子,老子说这是一种病态,是一种很不好的心态。人只有把这种心态去除了,才有可能得“道”。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不懂装懂的时候,有时候是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不懂,有时候是懂了一点就像拿出来炫耀,有时候是想获得更好的机会。

老子和孔子一样,都非常反对不懂装懂。因为,不懂装懂真的会后患无穷。

一,会影响个人进步。暂时性的“装”有快感,一直“装”就会在最好的年龄错过进步的机会。最可怕的是装着装着居然连自己都信了,以为自己真的懂了,容不下他人观点,自以为是,活得狭隘且自大。据说人的大脑不太能分得清想象和现实,所以如果你对它说谎,它就会真的停止探索,人自然就会停止进步。

二,团队中如果有不懂装懂的人,还可能会带来祸患。杨家将里的杨业就是被不懂装懂的监军王诜和刘文裕坚持错误的作战主张害死的,当然最后也害死了自己。生活中不懂装懂的人也随处可见,这样的人要不说的云里雾里,要不就表现咄咄逼人让你不敢追问,实际上都是掩盖内心的不懂。

工作后更是发现不懂装懂就是一个常态,我自己也常犯这样的毛病,有时候差不多完成了任务,就不想再深揪了,到有人追问时,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弄明白,如果刚好是比自己资历浅的人提问,真是觉得很丢脸。我在上一家单位是技术总工,有次去现场,现场人员想让我给他们做个技术培训,我就匆匆忙忙做了一个PPT,其实这个领域我也不是特别精通,好多东西我还在学习过程中。讲的时候才发现,坏了,很多东西我也是似懂非懂,越讲心里越虚,又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不懂,于是很多地方就模糊带过,生怕他们看出来。好在他们是一点不懂,我讲的又很模糊,大家一脸懵,也提不出问题。后来一想到这件事,就觉得羞愧难当。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