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课标,提效益

开学之初,我们区数学学科的老师们在教科研中心数学教研员肖主任的引领下,第一时间召开题为“学课标,提效益”的初中数学教研活动。

有四位老师发表自己研读新课标的理解与实践,有一位老师解读2022年数学中考试题,为初四教学提供方向和指引。最后肖主任亲自结合今年中考试题,为大家解读新课标。

温儒敏教授说,“新课标来了,但基本的标准没变,标准没变那是因为教育的规律不变,教育的对象没变,不过是时代发展了,学生发展了,教育需求也随之变化而要做出一些调整,删减一些内容。”

作为一线教师,从2022年4月23日,新课标颁布以来,我们已经过很多培训,不管是理论层面的专家解读,还是一线教师学习实践,每天浏览了大量的文章都在冲击我们的眼球。但很多时候,我门总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感觉说得都对,做得都好,可是自己都记不住,那么多创新的做法,课标里新增的内容也记不住,其实记不住很正常,往往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去运用它,你才能理解新课标增加部分的真正意义所在。那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来学习新课标呢?理论层面的整理就不赘述了,打开国家智慧中小学云平台,有教材编委会的权威解读,我相信每天坚持一点,长期坚持下去会有收获的。

尤其是“双减”以来,各种创新作业都是跨学科学习活动,只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咱们的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申,在进行“双减”作业设计时能紧扣我们的课堂教学,或着说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跨界思维,这样我们的“双减”作业才不会是负担。

新课标来了,像这样通过观看资源与广泛的资源在交互作用中进行基于资源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面对海量的资源,不要一味贪多求新,每天浏览的的时候千万不要像看电视剧一样看得时候很精彩,过后就无从下手了。我们该如何进行呢?基于资源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探究式学习,分享几点心得:

    (1)尊重学习对象的个性,确定学习目标。这就要看作为教师的我们的兴趣、教学风格、能力水平进行选择,从自身经验出发来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

    (2)定题、定期进行项目式学习,拟出自己的需求罗列学习主题,拟定好学习周期,有理论、有实践、有反馈进行项目式深度学习,一个周期内只完成一个主题的序列学习,切不可贪多,这一项完成了,再进行下一个主题学习,这也是作为教师自己去实践项目式学习,我想有了这样的实践经验,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时才更加得心应手。

    (3)选择合适的资源平台,定期长期关注。前文就说到现在不缺资源,每一个平台推出的资源都很好,但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可以多选几个,你觉得自己技术比较弱就选择一个技术实操平台,如果觉得自己需要理论提升,那就长期关注国家智慧中小学云平台、人教教材培训、人民教育或者个学科的学术领头人的平台等。

    (4)利用好人力资源进行学习。人力资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通过与名师对话、教师研讨、学生交流会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思考和知识的拓展,也有助于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名师对话,对一线老师来说是有时限的,但是与自己的同伴进行研讨这是随时可进行的,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研讨已经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可进行深度教研。

在个人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在某个时刻产生一些有新意的设想,并在课堂中实施,而且有时产生的效果又非常显著。记录下来,仔细研究,必有收获。在个人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信息,由随意观察,到有意观察,到专项研究,学生的成长记录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财富。要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研讨力度,对于大单元教学,结构化教学研究、主题化教学研究、项目化教学活动等内容,在单元备课、综合与实践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拓展、提升、创新等方面多进行探讨研究,早出成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课标,提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