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这件事:孩子的有样学样,宝爸妈准备好了吗?


大家好,我是会讲故事的余漫。

昨天在谈“取舍”与“坚持”这件事情时,突然想要说说为人父母的事情。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毫无准备,毫无经验,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我们的有才刚刚大学毕业,20+岁,正是注重自身体验,想要“自由自在”,享受生活的年龄。

朋友A:“我一直后悔结婚这么早了,要不是孩子来得太快,我还可以逍遥好几年。”

有孩子跟没有孩子,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下面,我就通过他们的故事,讲讲这其中的区别。

01、有孩子与没有孩子,连呼吸都变得不一样


朋友A觉得,在没有孩子时,只有她跟她老公的二人世界,呼吸都是自由的。

下了班回来,两个人赖在沙发上,泡泡剧,玩玩手机,想干嘛就干嘛,不要太爽。

对了,衣服可以不用急着洗,堆到周末;饭可以不用急着做,实在不行面条或者外卖。

老公不想理了,把他赶到另一个房间去,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我是女王我做主。

对,就是这样。

然后有了孩子呢?

先不说怀孕那点事,只说出生了以后。还是奶娃娃时,两个小时喂次奶,大家觉得朋友A能够逍遥到哪里去?

好不容易能跑能跳能吃饭了,不用她再跟头母牛似的当储备粮了,自由了吗?

NO!NO!NO!

一天24小时,只要孩子醒着,第一件事情:“妈,抱抱。”

做为母上大人,她是最悲剧的,什么事情,孩子的第一反应都是喊她。上洗手间了,打不开的零食袋了,想要玩具了,想要大人陪了……

所谓的“女王”一下子变成了奴婢,孩子让干嘛就干嘛,还不能有半点意见。

这个时候,你还想自由?

做梦,下班回来,孩子就过来了:“妈妈,做作业。”

这是比较乖的,主动让你检查作业;要是不乖的,三请四请,才请到他坐到桌子前,开始做作业,再一检查他做的内容,得气得心机梗塞。

你以为等孩子睡着了,你就自由了?

不,你还是想多了。

根据几位宝妈的经验:“大人不睡觉,孩子永远不会睡。”

你家的娃,永远比你精神,除非你睡了,他就躺在床上滚来滚去,非要等你上床了,跟他一起闭上了眼睛了,他才会老实睡觉。

于是你发现,有了孩子以后,早上睁开眼睛,他醒了;晚上你闭上眼睛,他跟着睡了。而你的自由,也仅来自于他闭上眼睛那段时间,也就取决于——你能不能骗过他,让他先睡着。

这是一个技术活,真心不容易!

02、孩子之所以那么难哄,是因为他们“有样学样”,模仿大人


曾经,有朋友发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孩子不能自己睡,非要跟大人一起睡呢?

大人不睡,他就不睡,这也太可怕了。

小孩子的作息时间,应该是晚上10点就上床睡觉了。那么,做为大人,你下班回到家里,家务一干,洗锅刷碗、打扫卫生、给孩子洗澡等等,忙完以后,你能10点准备上床睡觉吗?

朋友A:“好不容易干完了,我想玩会儿手机。”

晚上11点、12点睡觉,对于很多宝爸、宝妈来说,这才是正确打开时间吧?

可惜,你有了娃,你就得改。

你不改,行,你的娃跟着你一起,有样学样。

不只是睡觉这点小事是这样,其实生活的中很多细节也是如此。

吃完的垃圾,是直接丢在茶几上,还是老实地跑几步,丢到厨房的垃圾桶;脱掉的鞋子,是学着老爸乱扔,还是整齐地放回鞋架上;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饭,还是吃完饭再玩……

看看大人的样子,基本上就能够预想到,孩子未来的样子。

这是生活的细节,那么放在学习上呢?

想要孩子看书,你有看书的习惯吗?你们家的书架取书方便吗?在他还不识字的时候,你有陪他一起看吗?

睡前故事,平时的绘本故事,你都有每天讲吗?

买了一个学习APP打卡,你有每天跟他一起学习吗?每天的完成率如何,是敷衍了事了,还是每天都认认真真的?尤其是英语。

你带着孩子一起做的,最长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有打算发展成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吗?

不管想要让孩子学习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请扪心问一句:你在孩子面前,你坚持做过什么?这件事情,能够变成孩子的模样吗?

在 《超强大脑》第七季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父子档”黄明睿和黄爸爸。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黄爸爸在节目中说的那些话,他之所以来这里,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榜样。因为他觉得,想要让孩子做一件事情,他应该先做。

我想:既然黄爸爸都这么优秀了,黄明睿怎么可能不跟爸爸学习,像爸爸一样优秀呢?

03、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其实我们都知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做为父母,终有一天我们会被时代所抛弃,跟不上孩子的学习进度。所以我们也会担心,自己“教导”不了孩子什么。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我们教给孩子的,永远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的过程和坚持。

在《超强大脑中》,黄爸爸败给了自己还在上中学的孩子,难道他不骄傲吗?不,他很骄傲,这证明黄明睿真的很优秀。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过如此。

做为父母,我们不可能掌控孩子所学的所有知识内容,但是面对知识的态度,学习的方法,这些我们都可以传授给他们,做一个很好的榜样。

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朋友的孩子要幼儿园升小学了,毕业季之前,幼儿园直接请了某知名小学老师到校,给所有即将踏入这一关的父母上了一课——面对孩子的幼升小,我们父母应该做哪些准备?

朋友说,除了书包、水杯这种比较细致的东西,那位小学老师还强调了一件事情——学习习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因为现在报的幼小衔读也好,还是培训班也好,参差不齐,你也不知道你报的是不是好的。如果选择得不好,到了小学发现没办法衔接,反而会给孩子造成一些困扰。

所以,老师并不建议家长盲目报班,如果真的要报,请谨慎。

语文识字,OK,因为以后不管是做数学题,还是别的,“识字量”很重要。但到了思维这一块,就有点难讲了。

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会不同。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是强,但跟知识点相比,学习方法跟逻辑思维,这些“方法论”上的东西,才是他们更应该掌控的。

因为即使是老师,也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他传授给孩子的除了基础知识,必然是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学;学习习惯却需要慢慢培养,受很多因素影响。只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即使一开始基础薄弱,但方法对了,又坚持下来了,以后肯定会跟上去。


其实幼儿园会安排这样的课程,不仅是为了“安抚”家长躁动的焦虑,同时也是为了给家长上一课,想要引导家长如何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毕竟孩子的教育,永远不可能只靠学校,原生家庭也很重要。似乎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管学校方,还是家长自己,都会主动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当然了,学归学,做为父母,学完之后到底是怎么实施的呢?

这个问题有点难,就跟老师改学生作业似的,开放性题目,永远有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答案。

做为家长,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算是一对“好父母”,其实我们心里也没有答案,一辈子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但不管怎么样,我想: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孩子才会有样学样,成为那样的人,这一点肯定是没错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教育这件事:孩子的有样学样,宝爸妈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