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与茶食

转眼间就到了三月,嗜茶如命的茶客们又开始翘首以盼当季的春茶了。中国的茶类品种丰富,但无论你平常爱喝什么样的茶,总之明前那一口鲜甜的绿茶是必不可少的了。

绿茶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如今更算得上是大宗茶类。只要你问一个中国人想喝什么茶,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人会选择绿茶。这自古以来在血液里流淌着的习惯是难以改变的,所以周作人先生也曾说:“喝茶,以绿茶为正宗。”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民国,周先生喝茶也只认绿茶,对英国传来的牛奶加红茶更是嗤之以鼻。

素瓷盖碗泡绿茶。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先生为什么会对绿茶如此情有独钟呢?我想除了社会上流行的饮茶习惯外,还与知识分子崇尚的“雅文化”有所关联吧。他最著名的一段与饮茶有关的文字简直是道出了“雅文化”追随者的心声:“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读着这平和冲淡的文字,为自己也冲泡一杯清香鲜嫩的绿茶,正想着用什么食物作为茶点搭配时,就看到了先生对于茶食的论断:“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所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茶食’。中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饽饽’,其性质与‘阿阿兜’相差无几;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江南茶馆里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

日本羊羹。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羊羹。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先生对于茶食的要求,我想在中国当时的社会局势下,平民百姓是难以吃到如此精致细腻的点心的。倒是他在文中所说的江南茶馆里的“干丝”,应该才是最接地气儿的茶食吧。

记得汪曾祺先生在《寻常茶话》一文中记述家乡喝早茶的习惯时,也曾提到过“干丝”这一配茶的点心:“我的家乡有‘喝早茶’的习惯,或者叫做‘上茶馆’。上茶馆其实是吃点心、包子、蒸饺、烧麦、千层糕……茶自然是要喝的。在点心未端来之前,先上一碗干丝。我们那里原先没有煮干丝,只有烫干丝。干丝在一个敞口的碗里堆成塔状,临吃,堂倌把装在一茶杯里的佐料——酱油、醋、麻油浇入。喝热茶、吃干丝,一绝!”

如今的煮干丝。图片来源于网络。

类似于汪曾祺所说的“烫干丝”。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两位先生所说的这种配茶的“干丝”,我是没有尝过的。但从图片上来看,我觉得应该就是和我们常吃的豆腐丝比较相似的一种食物吧。

煮干丝是江淮一带的美味家常菜,据说在清朝乾隆时期就已经非常著名了。这道菜流传至今,人们普遍喜欢用江苏特产的方干,加上火腿、口蘑片、黑木耳、虾仁、豆尖、冬笋、盐以及高汤等原料进行调制。丰富味美的佐料,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会对这道美食赞不绝口的。

说回到茶食这一方面,我觉得如果不是喝早茶,是不必大动干戈地做干丝,蒸包子的。平日里饮清茶,配些清淡精致的点心,为喝茶增添些许情趣即可。如此一来,既不会吃撑肚子,也能忙里偷闲地享用一杯茶,为忙碌的生活补充一些愉悦身心的正能量。岂不快哉!

                                             

你可能感兴趣的:(喝茶与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