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李静的一封信

偶然间看到李静的《矛盾重重》这篇文章,珊珊萌发了要写一封信给李静的念头。可能是时间隔得有些久远,也可能文章本身就带有很多主观的东西在里面,或者李静并没有看到事件背后的很多东西。虽然时过境迁,但珊珊还是不想被误解,她也相信,任何人都不愿被误解。

在户外开心活动过2次后,一次跟同事吃饭,同事说起这个户外活动,没事还好,有事的话别人肯定会找群主。珊珊听了心里很不舒服,阿甘热心肠地组织活动,贴钱贴力,最后还承担这么大的责任,这是什么道理。但回家之后,她还是慎重地考虑了同事的话,于是百度了一下,查到很多说找群主的信息,于是私发给阿甘,让她不要组织这样的活动了,累得要死,到时候吃力不讨好。

珊珊与阿甘相识多年,她们识于微时,后来各自发展,随着彼此的成长,她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其实珊珊也有私心,并不是很想阿甘搞这样的活动,因为如果参加别人组织的活动,她只需要付钱就行了,而阿甘组织的活动,她需要操劳的东西很多,人啊、车啊,而且每次她都要参加,但阿甘想组织,她也只能表示支持。

阿甘说新的民法典规定了这个跟群主无关,然后她让珊珊发到群里去,好给群里成员普法。于是珊珊把网上截图发到群里,期间石姐还微信私聊珊珊,说怎么把这个发群里,大家以后有事都要找群主了。石姐,是个很贴心的大姐,也是很懂得感恩的人。珊珊安抚她,是阿甘让发的,她好在群里给大家普法。于是才有了阿甘修改群公告,孩子要自己看好,别人没有看顾的义务这样的说法,因为社会群,什么人都有的,经常出去玩的人都有团队观念,而不怎么跟团的人,是没有的。

因为前一次活动说了要搞一次户外野炊,阿甘是个重承诺的人,当然因为这个也没少吃亏。阿甘早早地发出公告,报名的人不少,有20多个,李静也早早地报了4个人,她自己带3个孩子,珊珊有点担心她,因为2个孩子很小,还不到3周岁,一是不知道能不能走那么远的路,二是这次活动是野炊,意味着要背很多东西,锅碗瓢盆、菜、还有做火锅用的水。李静显然没有考虑这些,她只是以为别人觉得她带这么多孩子去是“拖后腿”。

阿甘尊重每个人的决定,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做事之前都要考虑清楚,阿甘觉得发了公告之后,无论别人带多少孩子都应该自己掂量,把孩子看顾好。那天下午,应阿甘的邀请,珊珊去了阿甘的店里,阿甘的儿子在,阿甘和华风两人去联系车子了,珊珊打电话给阿甘,阿甘说还在路边等车。等了很久都没等到平时经常看到的班车,阿甘最终放弃了,要了个电话号码,就回来了。华风冻得够呛,路边买了2个包子吃。他们回店里5点多了。阿甘说6点半一起去买火锅食材,并且在群里号召大家一起去,石姐表示不好意思,没时间,不然一定去,辛苦了,并发了抱拳的表情。李静表示可以去。

阿甘处理完一些事情后,珊珊催她快点,答应了6点30集合,可别让别人久等了。期间华风表示就在旁边的嘉百惠超市买就行了,还跑那么远。阿甘说都已经发出地点了,就不要改了。于是珊珊骑车带上阿甘直奔嘉里购物中心(后改名为华达购物中心)。李静微信说她带孩子已经在超市了,果然珊珊和阿甘一进去就看到了李静带着两个孩子。

一看到珊珊和阿甘,李静说明天就到鸿宇门口上车了,这次报名的人基本都是住鸿宇的。其实这个问题,之前阿甘就跟珊珊说过,这种活动最好是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这样就不会每次有人来谈条件。此时阿甘跟李静并不熟悉,珊珊自认为跟李静关系不错,于是率先开口:“你不能只从个人角度出发,要从整个团体考虑,虽然这次参加的人住鸿宇的多,但也有住别的地方的,这次改,下次别人又会来谈集合地点了。”李静此时可能也觉得自己跟珊珊关系不错,珊珊不会开口,没想到开口的是她,她有些生气地说道:“我怎么是从自己角度出发啊,我是从大家角度出发,这些参加活动的都是同事,她们都带着孩子,你也带了孩子,这么冷的天,你也为她们想想咯。”“我不是说你只为自己想,我是说个人和团体,我们要想长久搞下去就要有组织有纪律,固定时间固定地方,这样以后大家都习惯了,对今后是有好处的”,珊珊解释道。“法律还不外乎人情,宪法还可以修改呢,怎么这个活动就不能了?”李静有些口不择言了,“这些人都是你拉进群的,你不要对她们负责吧?”听到这话,珊珊很生气,之前的好脾气也荡然无存了,“什么叫我拉进群,我就要对她们负责,她们是小孩子吗?我拉着她们报名付款了?自己做决定前不考虑清楚?”“我不跟你讲,活动又不是你组织的,我跟阿甘讲”,李静说着这话,但还是对着珊珊讲着就是宪法也可以修改的话。珊珊又好气又好笑地对李静说:“你别跟我讲了,就像你说的,活动又不是我组织的,你跟阿甘讲吧。”这时,阿甘边挑选着东西边说道:“就像上次我们去鹄山一样,我觉得不喜欢他们的进度一样,就自己组织一个群出去玩,你如果觉得不合适,你下次也可以组一个群。”

李静这时拿着一板儿童奶,说买这个,阿甘说,我们只负责主食,不负责零食,这是活动群的规矩,零食大家都会自带的。李静说明天别的孩子也可以喝,阿甘还是不同意,因为出去徒步都不管零食的,甚至吃饭要点饮料都是自己另外付费,这是规矩。此时的李静可以说已经愤怒到了一定程度,她脱口而出那我就不参加了,阿甘顺着话说,她会把预报名费退给李静。

转个身李静就不见了,但珊珊和阿甘还承担着采买的任务,她们左挑右选,因为是大家的钱,她们把价格比来比去,尽量挑选经济实惠,又不用洗的。她们开玩笑说,真是大家的钱,自己的才懒得这样挑选呢,直接买就是了。就是矿泉水她们都一遍又一遍地对比,最后选中了一打16瓶500ml的,再加2瓶1.5l的矿泉水,一是出于经济考虑,二是出于重量考虑。要知道,这次徒步8公里,是要负重的,而且一半多都是孩子。所以购买食材她们都是计算了重量再买的。期间李静打来微信电话,珊珊没接到,可能是年纪大了,她变得温和了很多,她回了李静的电话,电话中李静说她在群里发了信息大家都表示支持她。珊珊说道如果是觉得孩子多不好带,她可以帮她带一个去都不要紧的。李静又打电话给阿甘,阿甘这时十分生气,尤其是李静说这个活动就是她组织的,她要对所有人负责。阿甘不接电话,还直接把费退了。珊珊在旁边劝解也没有打消她的怒气。

所有的东西买齐已经快9点半了,东西很多,她们只骑了一辆电动车来,她们在寒风中把东西搬上车,还好珊珊车技不错,前面堆得几乎跟人一样高了。回到店里,阿甘跟华风说了事情的原委,华风也很生气。珊珊催促着她赶紧订车,打了下午搞到的电话,对方在打麻将,而且表示包车去要600元,这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阿甘让对方把班线调度的电话发过来,对方一直不肯,还说找谁都是一样的。此时他们都还没有吃晚饭,阿甘拿出中午剩的饭菜,让珊珊一起吃,他们边吃边在愁车的问题。阿甘一直想通过这个人谈价格。珊珊突然想到可以联系上次的班车调度,看看她多少钱,阿甘一开始觉得没有用,班线不同,人家不会便宜,但珊珊坚持说试试也不吃亏,没想到对方说线路不同,这次去的话是属于包车,要400块,珊珊觉得有戏,并让阿甘再问问有没有朋友跑这条路,对方很好讲话,说自己有一个朋友可以顺路带他们,并推了电话。然后阿甘打电话给德兴的调度,对方人也不错,一开始报价120元,被阿甘砍价到100元。挂掉电话他们都很开心,华风一再表示阿甘应该感谢珊珊,不然就要花费超标了。阿甘在群里发消息,解释为什么每次都定在景江集合,是因为每次出行都尽量搭顺路班车,这样车费不高,包车的话比较贵。

搞定了车后,他们又一起把食材分配,阿甘把食材计算了一下重量,20多公斤,再加上9公斤的水,一共9个大人,平均分配这些食材。每个人分配了2公斤多,水的话就分配给孩子,学龄前的孩子一人一瓶,阿甘的儿子和另一个初中生,每人3瓶。期间李静打来电话,说她不知道是搭班车比较便宜,之前又不说清楚,如果知道是搭班车,她就不会要求改地点了,现在答应了孩子,她想去。阿甘说已经定好了车,车也不知道有没有位置,华风在旁边说这么大人了,一下参加一下不参加,没有位置了,下次吧。珊珊在旁边打他,做手势让他不要说话,一直对阿甘说算了,李静人不错的。阿甘缓和了很多,留了余地,说让李静第二天来,如果有位置就去。他们三个把东西一一打包,并打印好名字,编号,他们在群里发了照片和视频,很多人点赞,但珊珊不敢出声,怕李静觉得肯定是珊珊在旁边搞鬼。这时已经12点了,华风表示要先回去,阿甘和珊珊还有点善后工作要做。临出门,她们又想到要带垫子去,不然一堆人坐哪?于是她们又翻箱倒柜找出之前搞活动的垫子。垫子很重,一称,乖乖,5、6公斤。只能又重新分配。阿甘还想到锅的问题,珊珊说她家有。最麻烦的就是背锅了,阿甘表示,叫别人做很难,只有她做“背锅侠”了。

拉下店门,已经1点多了,她们结伴回家。第二天早上珊珊6点起床,洗漱完,就去找锅,洗干净,没想到婆婆说这个锅有点漏水,打电话给石姐,石姐说家里的锅不大,可以带。阿甘说她家有,她带。叫醒孩子,带他紧赶慢赶去阿甘店里集合,李静带着她3个孩子来了。头天晚上阿甘就跟珊珊商量好了,不给李静分配负重任务了,只需要她带好孩子就行。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任务的,连珊珊学龄前的孩子都分配了一瓶水,还有阿甘的儿子分配了3瓶和一个锅。李静一进来就指责珊珊没有跟她说清楚。珊珊没有说话,李静这点很好,不记事,过了就忘了。珊珊也就不再提及此事。

野炊的时候李静看到珊珊自己带了碗和筷子觉得很好,她表示下次出去玩,也要自己带碗筷。她不知道的是,当时她接受了退费,阿甘在挑选碗筷的时候就挑了一包20副碗筷的,因为她退出后只有19个人了,本着大家的钱不浪费的原则,选了最接近的20副碗筷。当李静表示要参加时,无论是碗筷还是食材其实都是没有把她们几个计算进去的。珊珊第二天早上赶紧在家里带了碗筷去,然后石姐也自备了碗筷。这才有带碗筷的一幕。

这件事之后,珊珊也有反思,其实她不应该开口的,也许由阿甘来说更好,珊珊太明白阿甘了,但那时她还不太了解李静,李静看起来大大咧咧,实则很敏感。正因为她对珊珊抱有情感,她才会期待珊珊会跟她一样想。好在经过这件事之后她们更懂对方,虽然性格不同,但不妨碍她们经常在一起遛娃。所谓不打不相识嘛。珊珊欠李静一句抱歉,不是抱歉事情的对错,而是抱歉李静跟她讲情,但珊珊却跟李静讲了理。跟女人讲理,是不明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李静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