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三讲笔记

分享1658天《发展心理学》第三讲笔记: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 0-1.5岁):信任对怀疑  母亲  希望信任 / 恐惧不信任

        这个阶段心理冲突主要是信任对怀疑,这个世界值得他信任吗?如果不值得信任,他对这个世界是不相信的,会封闭自己,跟他人的关系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他觉得这个世界是可信的,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敢于与更多人产生连接。在这个阶段,主要抚养者是妈妈,妈妈给予他及时的回应(吃喝拉撒),会让他有更多信任。

      第二阶段(1.5—3岁) 自主对羞怯 (耻) 父母亲  意志自制/自我怀疑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走路,他会探索这个世界,如果家长不让孩子探索,自主性就会受影响。这个阶段是精神分析的肛欲期,学会控制大小便。埃里克森说在这个阶段,孩子与世界会有更多的连接,如果不允许,他就会产生羞耻感,慢慢地就不再去对这个世界、对自己有更多的好奇,就会产生自我怀疑。

        第三阶段(3-6岁):主动对内疚 家庭基本成员 目标价值/无价值退缩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与更多小朋友交流,一块玩游戏,更多去主动探索,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得到鼓励,会有退缩。

        第四阶段:童年期(6~12岁)勤奋vs自卑

      特点:此阶段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

        儿童需求:家长和老师必须以充满爱的关注,鼓励儿童顺利完成课程,同时儿童要知道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如果儿童顺利完成学习课程,就会获得勤奋感,对未来工作和生活充满动力和信心,反之就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青少期(12~18岁)角色统一vs混乱

        这个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而且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如果本阶段很好度过,就会形成忠诚的品质;如果进展不顺利,就没法对自己和世界产生确定性的认知、没有归属感、为人冷淡冷漠、缺乏关爱意识。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vs孤独感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也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情感与别人分享和交流,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如果可以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情感与观念,就会产生亲密感,健康的人是充满爱而又能辛勤工作的人。

        如果本阶段顺利度过,就会具备爱的美德;如果被孤独占据,不仅不会形成爱的美德,还很可能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5岁)繁衍vs停滞

      这一阶段是成家立业的阶段。

有两个发展方向:

1. 积极方向:个人关心自己的家庭成员、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并且在事业上进取,勇于创造。

2. 消极方向:只顾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幸福,不顾社会上其他人的苦难,自私自利。

        第八阶段(6;5岁以上):完善对绝望  全体人类  智慧 绝望无意::义感。

      这个阶段会重新思考这一生过的怎么样,这辈子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来生活吗?有的人会感觉遗憾,开始追求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如《飞屋环游记》电影。

      人格形成的这八种阶段相互联系,前期阶段发展对后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一个人必须要能够抱着接受自己和满意的态度回顾一生;

        一生充实和对自己负责的人会有一种完满感,可以带着尊严面对衰老和死亡;

      如果带着遗憾看从前的生活,人会有失望感,背负痛心和懊悔,觉得生活中失去了很多机会,自己失败了,而一切重新开始晚矣。衰老和死亡的威胁便成了恐惧和消沉的根源。

      智慧人生很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展心理学》第三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