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杭州泳坛的一片“红霞”

守望杭州泳坛的一片“红霞”

—— 记陈经纶体校总教练、国家级教练吴霞君

她不太爱说话、也不计较名利、内心朴实无华。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与精彩,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仿佛都与她无关。她一直沉醉在泳板、水线、孩子、口哨和秒表的那个简单的世界里。她叫吴霞君,是国内游泳名将陈桦、吴鹏、朱梦慧的启蒙教练。算起来,从87年年底转业到市游泳队,和小小泳池相天天相伴已有32个年头了。时光可以使她的容颜衰老,却无法带走她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也无法带走她身体里随时迸发的激情和能量。

那天我去陈经纶体校游泳队“蹲点”的时候,这个个子小小的吴教练给我留下了极非常深刻的印象。上午,当她戴着老花镜坐在泳池岸边一角低头计算教练员津贴的时候,看上去就像一位开杂物店的邻家老阿姨;午前,当她在接受采访的时间里匆匆逃离,奔向上水后回宿舍休息的低龄生去的时候,她像一位魂不守舍的母亲;而在下午三点,当她准时出现在训练池边的时候,她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一个走路脚底生风的人,一个神情专注、亦严亦慈的人,一个手持秒表,口含哨子,激情洋溢,气场可以压住整个训练泳池的水声的人。

吴霞君,生于1966年,嵊州三界镇人。家门前有一条剡溪江,就是李白的诗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中的那条充满诗意的剡溪。记忆中家乡的剡溪,有充满诗意的一面,也有让人感到凶险的一面。因为每年都会淹死几个人,平常大人们都将自家的小孩看得很紧。吴霞君说,小时候奶奶总是反复交代她不要跟着顽皮捣蛋的男孩子出去玩水。吴霞君七岁的时候,为了免除奶奶和妈妈的担心,有一段时间,父亲常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带她去剡溪里学游泳。自从学会了游泳以后,和同伴们去江里游泳的次数就多了起来。

  吴霞君小时候,也是一个小个子,但身体素质特别好。因为长得像个‘假小子’,父亲想让她去练一门体育运动。9岁那年,父亲通过少体校熟人的关系,把她送进了游泳队。在游泳队,其他人都比她早练,大部分年龄比她大,个子比她高,但因为水性好,打腿好,心肺功能不错,慢慢慢慢赶了上去”。

当年少体校没有泳池,游泳队的训练是在剡溪里进行的。遇到涨水时节,只要水流平缓,训练也不停下。在游泳队练了两三年,个性要强的吴霞君渐渐成了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吴霞君说起在少体校期间的一件事。有一天,在训练的时候,她无意间听到两个教练在谈话,大意是有一场比赛,最后两人谁快就让谁去。怀着强烈的参赛欲,在接下来的几周的训练中,她训练地特别认真,每一次训练,都想赶上那个比她大一点的女孩子。结果,在那次赛前测验中,吴霞君果然超过了条件比她好的队友,而且成绩很不错。

1978年,在第六届奉化省运会上,吴霞君在100蝶、200混、400自三个项目上都破了省纪录。同年,在全国二十四单位少儿游泳比赛中,取得多个成绩靠前的名次,其中400自获第三,当时她的成绩也是浙江代表队中最好的。比赛结束后,海军队马上来队里找她,给她办好了全部手续,让她在家等入伍通知,半个月不到,省体工队来招,直接给她转了户口,“因为省队的录取通知书比海军的入伍通知书早,阴差阳错进了省体工队”。在省队,吴霞君的主项是200蝶,1984年她达到了运动健将标准。1985年12月,19岁的她从省队调干到南京军区体工队,1986年,因比赛成绩优异,荣立二等功。1987年转业,被急需人才的杭州市天水游泳俱乐部‘抢’了过去。先是救生员编制,两年后才转正。

刚进天水游泳俱乐部大家庭的时候,因为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包括教练组组长段成业、以及陈波、娄红梅等几位老教练都对这个新来的小姑娘偏爱有加。从进入游泳队当教练的那一刻起,她就立志当一个最优秀的教练。

二十出头,激情洋溢的铿锵玫瑰,怀着对教练事业的憧憬,准备大干一场。实习期带队的第一步是招生。1988年上半年的招生季,她独自骑着一辆自行车,在陌生的杭城的大街小巷像一条鱼一样穿来穿去,从一所小学到另一所小学,从一座幼儿园到另一座幼儿园。记得每次进学校,都要和管门的传达室保安磨很久,因为那时候游泳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前去选苗的教练进校园就像卖东西的推销员一样不受欢迎。跑了近一个月,每天累得筋疲力尽,人晒黑了一圈,终于招齐了20个学生名额。

当她满怀信心地投入训练工作,一开始,由于缺乏经验,训练工作完全不像预想的那么顺利。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出勤率不高。今天这个不来,明天那个请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不是个别现象,让年轻气盛的她感到颇为气恼,训练场上“发飙”是常有的事。火气一上来,看不顺眼的学生就被她淘汰了,淘汰一批后,又去学校招一批,之后又淘汰一批,队伍很不稳定。

后来冷静下来想想,出勤率不高的现象其实事出有因,除了游泳大环境的氛围相对较‘冷’,一些学生也实在住得太远,家长每天接送很不方便;其他的原因在自己身上,自己还未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及对孩子缺乏引导和耐心。“没有谁生来是个好教练,都在工作中慢慢成长的”。

第一期的这批孩子让她尝遍教练工作的甜酸苦辣。三年,她下水手把手地教,嗓子讲话讲到沙哑失声;三年,她的学生从很怕她到‘又怕又爱’;三年,家长从背后有怨语到由衷的信任,三年,她的学生已在省比赛中纷纷崭露头角。三年以后,回头去看,一切挫折和遗憾都化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年后的她,学会了隐忍和包容,学会了换位思考。经过三年的磨练,她已经慢慢地成熟了。

吴霞君的第一期学生里有暑期双包班中被选上的陈桦。记忆中,身体结实的小陈桦戴个“小四眼”,在同龄孩子中打腿最好,虽然每天的运动量不大,但每次小脸总拼得脸红红的。陈桦后来进省队试训的时候,考察教练认为她‘不符合要求’,把她退了回来。因为陈桦的脖子比较短,头比较大,看起来像长不高的样子。省队退回来以后,吴霞君曾想把陈桦介绍到部队去,但部队方面的意思也一样,身高不够。后来有一次,吴霞君在菜场碰到朱志根教练,她就向他力荐陈桦,“这孩子真的不错,身体特别好,也特别能吃苦,她真的有这个实力”,或许启蒙教练的这一番话坚定了朱教练把陈桦收为弟子的想法。

1992年,吴霞君送出了第一期学生,又心无旁骛地投入第二期。也许是上天为了嘉奖她的执著与努力,以及锻造一颗坚韧耐烦的‘事业心’,特意给她送来了一匹不服驯的千里驹,这个孩子就是后来成为‘亚洲蝶王’的吴鹏。吴鹏五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小胖子,本来,篮球运动员出身的父母就想找一种运动给他减肥,正巧遇上邻家的小孩在公园溺水身亡,于是吴妈妈二话不说就将儿子送进了游泳培训班,而这个游泳培训班的教练正是吴霞君。中途插班的小吴鹏的天赋实在太好,从接触泳池到学会游泳仅仅只用了一星期。吴鹏天生的水感和爆发力让吴霞君暗暗欢喜,凭自己的经验,她觉得吴鹏有不可估量的潜力。但吴鹏和自幼喜欢游泳的陈桦不一样,他的内心对游泳充满了排斥甚至抗拒,所以培训班一结束,进入长训班不到一个月,小吴鹏就逃了。小吴鹏逃走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是因为家离训练的地方太远,那时他们家住在交通不便的半山。加上父母要上班,接送实在是一个大问题,家长送吴鹏参加训练的意愿也并不坚定。

为了让吴鹏归队训练,吴霞君在了解了吴鹏家的实际情况以后,决定从他妈妈入手做家长的思想工作。那时吴霞君在恋爱中,也是游泳运动出身的男朋友,帮她出了不少好主意。吴霞君找到吴妈妈,和有相似运动员经历的吴妈妈作了推心置腹的长谈。她诚恳地对吴妈妈说:我认为你的孩子能走远,从我的角度看,应该不止全国”。经过这一次长谈以后,吴鹏妈妈成了吴霞君最牢固的同盟军。

在吴妈妈的支持下,讨厌游泳的吴鹏满心不情愿地回到泳池。为了让他训练的时候不闹情绪,吴霞君和吴妈妈彼此通了气,特许他每周可有一、二次缺勤。说起吴鹏小时候的表现,吴霞君笑着说,“他很会偷懒,其实就是聪明。 他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偷懒,什么时候要拼命。他多会看脸色的一个人啊,一看我脸拉下来了,马上就游得飞快……”,虽然训练量比一般的学生要少,但他总能跟上训练课的节奏,规定的成绩指标总能顺利地一次通过。虽然吴鹏有一些小毛病,但吴霞君觉得这样的孩子是个宝,所以特爱疼爱他,“我从来没有骂过他一句、打过他一下,从来没有,这么多年了,他是唯一的一个我没有骂过的小孩。”也许等待和期许也是一种力量,时间到了1996年,由于在市比赛、省比赛中连续获奖,使年仅9岁的他产生了成就感,由此,他对游泳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此后不需要妈妈的监督,开始积极主动的训练。与生俱来的运动天赋,加上自觉努力,让吴鹏的游泳成绩像火箭蹿升。才13岁就获得全国少儿游泳锦标赛第一名。吴霞君说,吴鹏进省队前,很多省队教练都争着来要他,为此,她还得罪了好几个人。

吴霞君对我说起吴鹏进省队后的一件事。“有一年过六一儿童节,队里发礼物没有发到他,他委屈得打电话给我说:‘那些成绩比我差的都有礼物拿,为什么就我没有。吴霞君一听吴鹏受了委屈,转头跟朱志根打电话,说“我们吴鹏在我这里宝贝都来不及,怎么送到你那里去还要被欺负,连六一儿童节礼物都拿不到啊?’朱指导平时只管训练不管生活上的事,得知这个情况后,他马上说:‘好,我知道了,明天我帮他去拿,给他双份!’有了朱志根的保证,吴霞君才感到放心,因为在她眼里,吴鹏就是自己的孩子。

吴霞君是一位谦逊的教练,当我问她当年是如何培育吴鹏的,她想都没想地说:吴鹏的天赋就在那里,他就是一匹千里马。不是我有多高的水平,我只是根据他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帮助他打好基础。

从吴霞君身上,我看到一个朴实无华,淡泊名利的教练模范的形象。从1998年起,身边的几位同事纷纷走上领导岗位,只有她仍默默地奋斗在一线,那几年体校领导多次想提拔她,都被她婉言拒绝了。2005年,市体育局张连水局长亲自来找她谈话,提出让她当总教练。她说:我不想当,躲在大树底下乘凉挺好。气得局长撂下一句狠话:你想当也得当,不想当也得当。就这样,她被摁在了陈经纶体校游泳队总教练的位置上。虽然,做之前很不情愿,但做了以后,她毫不怠懈地承担起了总教练的职责,积极努力地配合游泳科和体校完成各项工作。平常她能以身作则,游泳队的年轻教练遇到问题,她总很乐意帮助他们。在年轻的教练看来,她既是一位好师傅,也是一位热心的大姐。比她小十几岁,事业心也极强的国家级教练朱颖说,我和吴老师在泳池边已经相伴十多年了,她是一个没有私心杂念,乐于助人的教练,是我常常用来对照自己的一面镜子。

吴霞君这一代教练员亲眼见证了杭州泳军的崛起。“我当运动员的时候,省队的队员在全国比赛中能进前六名已经很好了,慢慢从陈桦开始,全运会、亚运会上拿冠军,完了以后一批一批的人,罗雪娟,杨雨,吴鹏这样,完了以后有孙杨,叶诗文一批一批出来。”而杭州泳军的崛起,正是因为杭州有一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追求不止的教练员群体。吴霞君就是这个群体最优秀的代表之一。

吴霞君说,作为一线教练员,让她心情最低落的事,是游泳人才的流失。看到好苗子半途而废,她会觉得很心痛。人才流失问题,虽然不是靠教练员能解决的,但教练员做得好一点,流失就会少一点。而让她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碰到一颗好苗子,那是一种中大奖的味道,你心里会有一幅蓝图。会想这个小孩我会培养成什么样子……

吴霞君有一位非常理解和支持她工作的先生。先生是浙大的体育老师,理论功底很强,而她偏于实践,先生为人谦和,她比较随性。说起先生,我从她脸上看到满满的幸福感。“我的生活状态是:家庭+事业!家庭幸福快乐,在工作中也会有饱满热情的投入”。

吴霞君,是扎根泳池的一位的本色教练。是守望杭州泳坛的一片赤诚的‘红霞’。当她捏着跑表,吹着哨子,在泳池边跟着小飞鱼们打腿的节奏一遍遍来来回回走动的时候,时光深处轻轻传来《追梦的人》的旋律。

你可能感兴趣的:(守望杭州泳坛的一片“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