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能否跨越阶级鸿沟?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揭示了三个现实的真相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韩国电影《寄生虫》成功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大奖4个奖项收入囊中,这可以说是韩国甚至亚洲电影史的高光时刻。

这部由奉俊昊导演执导的新作,将镜头聚焦于住在半地下室的一家四口。居住在阴暗逼仄的半地下室的基宇一家,同住在宽敞舒适的豪宅的朴社长一家,因为一份突如其来的家教工作而产生了联系。

儿子基宇靠着朋友敏赫的引荐和妹妹基婷伪造的学历,骗得了富家太太的信任,成为了富家女朴多慧的英语家教老师。基宇一家又利用一些手段,取代了朴家原本的司机和帮佣,成功的寄生于上流社会。


但一场意外的发生,不仅让他们寄生的幻梦破灭,更是付出了异常惨痛的代价。

这部电影我刷了两遍。一刷时,我厌恶于基宇一家人的懒惰、狡诈甚至是残忍,但二刷时,我却在很多个镜头中,因为悲哀、压抑和感同身受而流泪。

在基宇一家三口落荒而逃的时候,盘踞而上的阶梯蜿蜿蜒蜒,一直通到最底下的被淹没的半地下室。镜头明明呈现的是一个个租客狼狈的往外舀水的画面,但我们看到的却像是藏匿在黑夜里的蟑螂,在灯亮的那一刹那四处乱窜。


在基婷死的时候,在基泽躲到地下室的时候,在基宇冲着基婷的遗像咯咯傻笑的时候,在他有了“计划”要买下豪宅的时候,就像是有一座大山压在了我的胸口。哪怕是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仿佛他们经历的,我们也一样经历过。

穷人能否跨越阶级?在这部影片中,你能找到答案。

一、咸鱼翻身,需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小富靠勤,大富靠命。懒,是许多穷人的通病。

在现实的社会中,许多的普通人都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好命,他们同基宇一家一样,过着落魄的甚至苟延残喘的生活,偶尔会怀疑,人为什么要活着呢?

但是,我们都平等的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尽管有人用财富不断垫高通往上层社会的阶梯,可暂时的落后仍然可以凭借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去扭转。

然而,在《寄生虫》里,我们看到的却是在幻想中不断麻痹自我的一家人。他们明明懒散不堪,却奢望有一天能够成为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有一天能够迎娶富家女,有一天能够住进大豪宅。


身体健康的金夫妇,是无业游民,但金爸爸有着在开车转弯时都滴水不漏的车技。

高考失利四次的基宇,是无业游民,但他有着精明的头脑;

花不起钱补习的基婷,也是无业游民,但她有着娴熟的PS技巧和艺术天赋。

一家四口唯一的一份工作——为披萨店折盒子,却存在25%的不合格率。明知道这是这个家仅有的为数不多的收入,还是选择偷懒。

这样的家庭是不幸的,不幸生活在一个“连一个警卫职缺都有500个大学毕业生应征的时代”,却仍然企图用所谓的捷径来换取更优质的生活。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不值得同情的。


在韩剧《请回答1988》中,同样住在半地下室的德善一家,尽管生活窘迫的只能餐餐吃泡菜,但父亲依然勤勉工作,姐姐也坚持每天学习到深夜12点,每个周末都外出家教做兼职。他们的生活也很艰难,却依然努力的活着并努力去改变。

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年过半百的环卫工人,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回到住处。酷暑或寒冬,他都要按照这个时间做着重复的工作。他的手布满了老茧还有大大小小的伤口,甚至都看不到一块新鲜的皮肤。

但是,他早已经到了该退休的年龄,子女也事业有成。我问他,怎么不和子女一起生活,安享老年呢?

他说,那不是他想过的日子。

他的妻子做着常人眼中并不体面的工作:清洁尸体。但这样的一对夫妇,靠着自己的双手在省会城市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这样的职业应该也算是社会的底层了吧?但他们几十年来,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来用力生活,辛苦工作,换来了未来相对舒适的老年生活。

那些改变命运、完成阶级跃迁的口号,就像是一碗鸡血,听着让人兴奋不已。但那些真正是社会底层的人,要想实现的话需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倍的努力。努力和勤奋也许无法实现大富大贵,但对于基宇一家人而言,逃离不见阳光的半地下室,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总该不是天方夜谭吧?

可喊着口号,做着白日梦,怎么能够改变这残酷的、冰冷的现实呢?一如茨威格所言:“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暗中标好了价格”,住在半地下室的人们,需要奋力奔跑才能穿过那蜿蜒的阶梯,到达充满阳光的地面。而不是抱着象征着财运和考运的赝品山水盆景,寄托自己虚无缥缈的幻想。


悲剧的人生各不相同却又有着相通之处,懒惰是持续贫穷的原罪,一个懒惰的穷人,永远不可能翻身。

二、穷人的生活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


阶级的鸿沟,只靠努力是无法跨越的。

基宇一家四口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室,一家人只能靠着折披萨盒赚取微薄的收入。儿子重复考了四次大学都失败了。好不容易攀上了朴社长一家人,却总是因为“味道”而被嘲讽。


他们的生活和蟑螂一样,见不得光。

如果说基宇一家很惨的话,那帮佣雯光和她住在地下室的丈夫又更可怜。丈夫因为投资失败而欠下高利贷,只能躲在昏暗的地下室里躲债,靠着妻子从主人家里偷来的食物艰难的存活着,整整四年没有见过阳光。如同片名《寄生虫》一样,寄生于富人的家庭,不断地吮吸着富人的血,每天向着朴社长磕头感谢。

一句“朴社长,I  Respect  You”,听着令人觉得无比的荒诞和讽刺。

的确,如果要比悲惨的话,你永远能够找到比你更惨的人。

在现实中的韩国社会,住在狭窄的半地下室、屋塔房的家庭不计其数。在《寄生虫》的取景地首尔麻浦区阿岘洞里,没有窗户,仅10平米的令人窒息的地下室,甚至都需要22万韩元(1.3k人民币)的租金,加上100万韩元(约6K人民币)的保证金才能租下。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一旦下雨就可能面临影片中基宇一家的遭遇:房子被淹没,所有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被雨水冲走。2018年八月底,首尔恩平区鹰岩三洞因暴雨发生水灾,超过600户被淹,大部分都是半地下住宅,这些居民整整一个月都回不了家。

而在中国香港,棺材屋和笼房——死人和囚犯居住的地方,却也是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家。


贫穷就像是空气,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存在着,忧愁也一样。

穷人为温饱而担忧,富人为欲望而发愁,健康的人为名利烦闷,垂死之人向死神求怜悯,生活在和平国家的人们抱怨社会不公,在战乱中战战兢兢的人们愿意用一切换安稳。

世界上所有的人,各有忧愁,各有烦闷,每个人都向着理想的生活孜孜不倦的努力。悲天悯人、唉声叹气只是徒增烦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并不完美的人生,或许是我们仅有的能够自主决定的事情。

就像是余华《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从一个富家少爷到最后一贫如洗,相继失去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最后只剩下一头牛作伴。

在《活着》中,有这么一段话: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可不少人依然会拼命的保持舞姿的优美。

三、有钱也无法褪去穷人内心的自卑


成功寄生于富人家庭的基宇一家,心里想着,有了体面的工作,就能改变自己社会底层的身份。然而,哪怕西装革履,也无法除去那融入血液的半地下室的味道。

那股穷人的味道。

受邀参加多颂生日party的基泽,望着草坪上优雅交谈的富人们,发出了这样的疑惑:

“他们都是临时邀请来的,可却那么的自然和合适,多慧,你觉得我合适这里吗?”


自卑感,就如同他们身上的味道一般,无法褪去。

而最后,基泽也是因为朴社长嫌弃的捏鼻子动作,用锋利的尖刀取了他的性命。

在豆瓣,shininglove的网友在看完《寄生虫》之后,留下了一条这样的评论:

“想起人生中第一次吃帝王蟹河豚鱼,在人均几千的参观佯装吃得很开心,实际上如坐针毡,恨不得跑到便利店吃口肉包子,你也知道富人们很善良,没有恶意,可是屈辱感还是渐渐从心里翻出来,越是体面,越是刺痛眼睛。”

穷人和富人的区别,不只是财富的区别,还是优雅自如和如坐针毡的区别。

那贫穷的人该如何获得他人的尊重,变得自信和优雅呢?最简单的一点是:保持善良。

《寄生虫》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不是有钱却很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很善良。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的平平的。”


这句话我并不认同。善良,是不分贫富,不分阶级的。

富裕的朴社长一家,会给帮佣、司机和家教老师开出足够体面的工资,却也会因为他们身上发出的味道而露出嘲讽的表情。

贫穷的金基宇一家,会帮已经被辞退的帮佣开门,却也会为了获得工作不择手段;会心疼被陷害的司机是否应聘到了新的工作,但转过头却又变得只挂念自己。


“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伟大的诗人雨果如是说到。

善良的人不论普通或高贵都会受人们的尊重和敬仰。就像是在这次疫情中,有一些商业大亨和名人为武汉捐赠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但也有一些流浪汉或环卫工人拿出毕生的积蓄来援助疫区。尽管收下他们积蓄的行为不值得赞扬,但他们心系他人的胸怀和善心,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褒奖和赞美。

善良的人,就是伟大的人。

另外,精神富裕,才能变得自信。

利用闲暇的时间,多做有意义的事情丰富自己,读书也好,健身也好,学习更多的技能也好,欣赏更大的世界也好,让自己变得更博学多知或是有一技之长,才能变得更勇敢,更自信。


回到开头的问题:穷人能否跨越阶级鸿沟?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不能

绞尽脑汁获得体面工作的基宇一家,洗不掉身上那股半地下室的味道、地铁的味道和穷人的味道。他们不能也无法“越界”,只能待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一代代过着循环往复的生活。

所以,影片的最后,基婷死了,基宇重新住回了半地下室,基泽因为犯罪躲进了属于老鼠和蟑螂的地下室。

在现实社会中,穷人又能否跨越阶级鸿沟?

能,但是很难。

在中国,普通人要想改变命运,所谓的捷径便是读书。高考,是无数寒门学子通往理想人生的阶梯,尽管“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努力读书依然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为数不多的选择。

在知乎有这样一个话题:“穷人最缺的是什么?”

有的人回答,缺眼界,缺格局,缺思维,但绝大多数的人回答是一致的:“缺钱”。

穷,意味着我们没有输的资本。创业没有启动资金,不喜欢的工作也不敢轻易辞职。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是在重复父辈的人生。只是工作的地点从工厂、工地、田地,换成了写字楼。可本质上都是为人搬砖的工具人而已。

但我们还很年轻,人生有许多种可能,只要你愿意付出足够的努力,依然能够过上理想的生活。

少幻想,多行动,一起为美好的未来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穷人能否跨越阶级鸿沟?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揭示了三个现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