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促进茶文化的发展,最终达到“禅茶一味”的境界!

茶文化的发展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禅茶一味”。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逐渐向全国传播开来,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尤其在隋唐之际,因为朝廷的提倡得到特殊发展,使僧居庙宇遍布全国各地。

饮茶需要耐心和功夫,把茶变为艺术又需要一定的物质和文化条件。寺院又常建于明山明水之间,气候特别适宜茶的生长,所以唐代许多大的寺院都有种茶的习惯,因此唐代佛区大刹多出名茶。僧人们是专门进行精神修炼的,把茶与精神结合,僧道都是最好的人选。

茶文化的兴起于禅宗关系极大,禅宗主张佛在内心,提倡静心、自悟,所以要坐禅。坐禅对老和尚来说没有那么困难,但年轻的僧人诸多尘念未绝,既不能吃晚饭,也不能睡觉,想想就很困难了。禅宗本是在南方兴起的,南方多产茶。但正式把饮茶与禅宗功夫联系起来的记载却是在北方。

      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唐代僧人种茶、采茶、饮茶的记载。茶圣陆羽本人就出身佛门,做过十来年的小和尚,他的师父积公大师也有茶癖,在师父的言传身教下,小陆羽自然是对茶颇为了解。陆羽的好友著名的诗僧皎然是陆羽的好友,他也极爱茶,曾作诗曰: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诗中道出了僧人与茶的特殊关系。

      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生活中进行一些禅修,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结合生活美学的培养,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中体会到悟道的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教促进茶文化的发展,最终达到“禅茶一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