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丨学习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认知天性》这本书提出了人类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联系,解读人类普遍的学习规律,推导出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让自己在当下学得更好,记得更牢,少有弯路。适合中学生和老师阅读,如果时光回到20年前,我知道这个学习规律,人生的考试命运就可能截然不同了。

用有间隔,有穿插,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检索练习是有困难的,对学习极有帮助。

一、学习认知误区

反复阅读,背诵抄写,在书上画线,在课堂上记笔记,然后课后复习笔记,还有什么错题集,这些方法不知道今天的学生还会不会用,但这些误区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深耕在我们脑子里。学而无长进,原因往往在于方法不得当。

考试依旧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因为主动检索—小测考试,可以强化记忆,产生更持久的记忆。检索结果会告诉自己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然后去重新巩固记忆,改进薄弱的部分。

抛除要考高分的执念,单从学习本身来说,考试是不错的检索反馈方式,让自己找到学习的重点。

如果在每一堂课上加入一次测验(检索学习),就能强化你的所学,完全不需要死记硬背。例如同学突然问你一个问题,你回答不上来,又去重新学习一遍,这个过程其实也在加强检索。

二,合意困难

作者说: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研究证明,只有当头脑被迫工作时,才会将所学的东西记得更牢靠。

合意困难,指在学习时故意给自己制造的麻烦,它造成短期学习困难提高,但从长期看能提升学习效果。

怎么理解呢,比如挥击棒球训练,如果人按照标准方式训练,练习45下击球,第一组打15,下快速球,第二组打15下弧线球,第三组打15下变速球——是一种集中练习。击球手很容易预测球路和击球的时机,看起来是很轻松。

如果在45次的投球中,三种球路随机分散出现,那么对击球手来说,难度就加大了,学习过程更加费力,成果也比较缓慢,但最后长期效果肯定是后者训练方案更有优势。

这给到我的启发是,你在检索知识或者技能上花费的努力越多,检索练习就越能深化记忆。例如读书笔记,如果仅仅是单纯的摘录,这太轻松了,很容易就忘记了。

如果从看的书或干货文章里,找一个对你有价值的片段,并试着想一下你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1.我看到了什么:(书/文章中的某一个片段)2.让我想到了什么:(过去的经历/感受)

3.我可以怎么用:(接下来的行动)

这个学习过程,充分利用了合意困难的检索练习,让重要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关联起来再巩固。

三、间隔穿插练习

还有一个故事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进行穿插内容练习,不能完成一个科目的全部练习再跳到下一个科目。

你需要在每个科目的练习完成前就跳到下一个科目。比如冰球训练,学习滑冰,控球,射门。教练安排穿插学习,不会等到你学得滑冰很厉害再学习控球。

作者说,穿插内容练习与多样化练习有助于学习者超越暂时性记忆,步入更高层次的概念性学习,并把它们应用到实际情景中,从而获得更全面深刻持久的学习效果。

这让我反思长期的课程设计中,忽略了内容多样化,有间隔有内容穿插出现,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本来面貌。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周一本书丨学习的误区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