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是小儿推拿的狂热粉丝,逢人便说小儿推拿有多好,她家孩子以前感冒都得去医院打吊瓶,自从接触小儿推拿之后,不去医院孩子病就好了。她的现身说法吸引了很多妈妈和奶奶,都成为小儿推拿的粉丝。
按照朋友的描述,因为推拿,所以孩子病好了。看起来像是因果关系,但实际上,这样的因果关系是脆弱的,也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因果关系。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看起来言之凿凿,世界上却是混淆因果关系的无稽之谈。比如,前几年养生专家大行其道,鼓吹绿豆是养生之本,能治百病,导致绿豆价格飞涨,人心惶惶,为以前没有吃够绿豆而懊悔。结果呢,养生专家进去了,绿豆就是绿豆,不是太上老君的仙丹。
要想不被舆论谣言牵着鼻子走,就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识别因果逻辑的陷阱,就要掌握因果关系的推理思维。
《原因与结果的经济学》,就是一本讲述因果关系推理思维的书。作者是日本教育经济学家中室牧子,和医生兼医疗政策专家津川友介,他们认为,因果推理是最基本的思考方法。不管是教育政策育儿方法,还是医疗政策,都需要根据有科学依据的因果关系来制定,只有符合因果关系,政策才能取得效果,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在《原因与结果的经济学》中,中室牧子和津川友介从教育及医疗领域中常见的因果关系混淆的结论入手,比如看电视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定期体检就能长,用普通人能看得懂的语言介绍了区分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办法,掌握因果关系推理思维的步骤。具备了因果推理思维,让我们能够轻松识别交智商税的项目,明明白白生活,清清楚楚怼人。
01 为什么要掌握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不止存在于学生时代写论文,要由论据推导出结论,同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具备因果推理思维的人和不具备因果推理思维的人,生活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 不懂因果关系:手忙脚乱、劳民伤财
对普通人而言,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掌握因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就拿育儿来举例,妈妈们获取幼儿信息的渠道太多了,多到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孩子发烧了,张妈说给孩子捂热发汗退烧,她家孩子就是这么退烧的,屡试不爽;李婶说酒精擦身子,她家孙子每次擦完烧就退了;朋友说小儿推拿,她就是受益者。如何选择呢?
如果不懂因果关系,就会觉得谁说的都有道理,听人劝吃饱饭,就按人家说的做吧,毕竟人家孩子就是这么好的。一会儿折腾孩子焐热发汗,一会儿酒精擦身,最后再对孩子推拿一番,结果越烧越高,孩子受罪,大人忙乱。
因为我这样做,孩子退烧了,所以我的方法是有效的。这种说法,在因果推理下会显得格外不堪一击。
- 善用因果关系:省时省力、减少焦虑
如果是善用因果关系的妈妈遇到上述的问题,她就能做出明智的选择。捂汗和酒精擦浴的办法,是因为汗液或酒精蒸发,引起体表温度下降,这只是短暂的表象,而且捂汗和酒精退热,弊远远大于利,至于小儿推拿,孩子的病因不同,发烧的原因不同,第三方变量太多,功效性也有待商榷。
很多成功人士,总是喜欢谈成功的经验,比如早上4点起床,从不看电视,喜欢登山等等,但这些所谓的成功经验又有多少和结果是真正存在因果关系的呢?
如果我们能清楚因果关系推理的思维方法,就不会只学得所谓皮毛,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做与结果并不相干的无用功,省时省力又能减轻焦虑。
02 被混淆的因果关系
很多无稽之谈,都是混淆了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误把相关认定为因果。说到被混淆的因果关系,就不得不提一下著名的雨神萧敬腾了。
- 因果关系VS相关关系
从2012年7月21日萧敬腾在北京开演唱会,北京遭遇61年来的最大暴雨开始,萧敬腾的演唱会开到哪里,雨就下到哪里,新闻报道为了吸引眼球,每次萧敬腾下雨的演唱会都会大肆宣传,雨神的称呼由此而来。网友们纷纷调侃问萧敬腾要去哪里开演唱会,需要提前做好防涝的准备。
因为萧敬腾,所以下雨,这种语法上的因果,并不构成实际上的因果关系,很显然下雨跟萧敬腾没有关系,萧敬腾又会呼风唤雨,只不过是萧敬腾去了一个城市,然后那个城市下雨,这种先后发生却没有因果的关系,就是经常被混淆为因果关系的相关关系。
- 3个要点,区分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这3个要点分别是:是否纯属巧合,是否存在第三变量,是否存在逆向因果关系。
是否纯属巧合:雨神萧敬腾就是巧合的典型代表,他的演唱会正好赶上了雨季,凑巧赶在他开演唱会的那一天,仅此而已。
是否存在第三方变量:第三方变量,就是除了要分析的原因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很多人喜欢找学霸妈妈取经,看人家怎么教育孩子。比如,学霸妈妈说,我在家从来不玩手机。学霸妈妈不玩手机是孩子成为学霸的原因吗?肯定不是,学霸妈妈回家不玩手机,是因为更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这个第三方变量,可能才是学霸养成的原因。
是否存在逆向因果关系:逆向因果关系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因果关系里自然是先有原因后有结果,但有时候原因和结果很容易混淆。比如,胖子都爱吃甜食,是因为胖才爱吃甜食,还是因为爱吃甜食,所以才胖呢?
- 理想的因果推理方式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会说,如果我不辞职,我就会成为公司的高层,如果我去了这家公司,我早就年薪百万了。那到底这两个选择之间存不存在因果关系呢?最理想的状态,是有个时光机器,回到过去重新做一次选择,以此来验证两个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03 五个步骤,掌握因果推理思维
但时光机器只存在电影里,人生没有如果,要验证因果关系,就要利用因果推理思维来判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 明确原因是什么
原因就是你想要论证的事实。比如我那个相信小儿推拿的朋友,她认为孩子生病痊愈是因为小儿推拿,所以小儿推拿是原因,孩子的病好了是结果。
- 明确结果是什么
再比如,孩子看电视会导致学习能力的下降,那在这个要论证的因果关系里,原因就是孩子看电视,结果就是学习能力下降。
- 确认三个要点
这里要确认的三个要点就是区分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的三个要点,是否纯属巧合,是否存在第三变量,是否存在逆向因果关系。
孩子生病,推拿过后,病好了,是推拿起作用了吗?有没有巧合的成分,有没有第三方变量的干预?疾病的起因不同,表现也不同,有些自限性疾病,三五天就会自动痊愈的,在这里自限性疾病的自愈性就是第三方变量,需要进一步论证。
- 制造反事实
反事实,就是如果没有这个原因,结果是什么呢?还是拿小儿推拿来举例,如果没有小儿推拿,孩子的病会好吗?
但这种纯粹的反事实是没有办法实现的,需要用一些其他的事实来替换掉反事实,比如,要验证小儿推拿对孩子的病有没有疗效,可以用其他不用小儿推拿的孩子生病能否痊愈作为对照。
- 调整到可比较的状态
调整到可比较的状态,是为了让状态更好的接近反事实,用可以替换反事实的数据来作为没有实施行动的比较基准,从而和现在的结果作比较。
在《原因与结果的经济学》中,作者给出了调整状态的几种方式,比如回归分析,自然实验与准实验,随机对照试验,元分析等,这几种调整方法的效力是由低到高的。
回到小儿推拿上来,用其他孩子生病作为反事实,调整为可比较的状态,就要以跟用小儿推拿的孩子年龄相当,同样病症,身高体重都相仿的孩子,在没有应用小儿推拿,没有去医院打吊瓶的情况下能否痊愈来作为比较,这样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孩子的病是小儿推拿治好的,还是自愈性的。
美国的思想家,作家拉尔夫·爱默生说过,浅薄的人相信运气,强大的人相信因果。运气要靠天,善用因果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错误的因果关系,会扭曲人的价值观。比如,孩子摔倒了,我们告诉他,都怪地不平。这是在告诉孩子,因为地不平,所以你摔倒了。等到孩子长大些,学习成绩下降了,他会想,因为老师不好,我才学习不好,孩子再大些,工作上遇到挫折了,他会想,因为领导不好,所以我工作不顺利……
作为父母,只有我们掌握了因果推理的思维,才能在一言一行中把这种推理思维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明白,摔倒的真正原因,是自己走得不够熟练,没有看清楚路,他下次才能从自身改正,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