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终,腾讯用大数据技术抓去了国内企业界最被提及最多的词语——增长。
人口红利消退,买方市场带来的影响在各个行业愈加明显,“增长”一词成了中国乃至全球企业家的核心焦虑和关注点。
为什么“增长”的概念,在当今的企业界会如此突出?
01 背景
2019将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会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这句话都被说烂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外部经济确实在降速,所以有敏感嗅觉的企业家们都将关注点放在了内生增长的能力上。
同时,曾今备受重视的“战略”“营销”两个词,在如今这个变革速度超快的时代,受到的挑战和压力前所未有:
战略规划几乎沦为“战略鬼扯”:对新的商业模式认知不够深刻,企业原本遗留的顽疾抛不开,新的商业模式不知如何落地,对待变局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
营销呢,几乎成了媒体部门的附庸:做的都是流量拓客和媒体传播的工作,还是被媒体人所耻笑的那一种:整天自嗨,就这玩意儿?——传播出去除了徒惹人笑毫无作用。
在这种环境下,“能否做出增长”成了区分“牛逼战略、营销”与“垃圾战略、营销”的分割线。
02 企业的困惑
增长被重视,也理应被重视,但是尴尬的是:
满街都在谈增长、大家都在提转化留存。
但是什么是好的增长?
怎么做出好的增长?
很多人都不知道!
之前看过一个挺好的增长公式:
企业增长区=宏观经济增长红利+产业增长红利+模式增长红利+运营增长红利。
下面我们就来解析一下这个增长公式。
03 什么是核心增长逻辑?
这个增长公式的优点就在于:将增长拆分出的4个增长区,具有很强的普遍适用性——大多数企业都能在这个公式中拆解出自己的增长逻辑。
不同的企业,4个增长区在驱动企业增长的过程中,占据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像房地产,关注最多的是宏观经济和产业环境:
你看恒大之所以会请任泽平——一个宏观经济学家,去当首席战略官,就是因为房地产是被国家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和群众经济实力、群众购房意愿所决定的行业。
像互联网公司,关注最多的则是模式与运营:
云集、小红书,这类公司实际是不以资源、渠道为导向的公司,所以他们可以通过KOL、社群等模式来搭建闭环的体系,然后用强运营的手段来完成用户的转化与留存,最终实现企业的增长。
所以,一个企业要实现稳步增长,必须要搞清楚自己的核心增长区在哪里。
04 企业怎样解决增长问题?
这一段的小标题我取了50遍,最终发现没有一个能完全总结我想表达的内容的:
企业的增长问题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问题,其中包含的点非常多:针对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做成一本蓝皮书,即使让一个企业CMO用PPT去讲自家的增长问题,可能都需要几十页的PPT。
那么,我只能用一段话来简述我要讲的内容:
针对大多数初创及B轮之前的公司,如何完成其核心业务的爆发式增长
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核心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数字化、风口、创新、敢投入、社交裂变
以瑞幸咖啡为例:从创立到登录纳斯达克上市,仅耗时18个月:17年10月份创立,19年5月17号纳斯达克敲钟,这家公司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走完了有些公司几十年的路程。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上面的几个点瑞幸都踩准了:
在选址、运营、扩张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数据驱动的思想;
做APP、接入小程序,用数字化技术保证用户增长一点没落下;
赶上了中国消费形态升级的风口,如果十年之前让人花个十几块二十块买杯咖啡,基本没戏;
做了连锁咖啡老大——星巴克,在中国搞了多年都没下决心的自提+外送,创新性不言而喻;
铺天盖地的广告、用户补贴,营销费用的占比让人瞠目结舌;
送朋友,朋友免费自己也能免费得一杯,发劵、代下单。社交裂变玩得不亦乐乎。
数字化、风口、创新。这些要素都需要企业家自己去解决。
要想完成爆发式增长,资本的加持尤为重要:外卖推广时,外卖免费吃。打车推广时,打车比坐公交还便宜。
这些行业之所以能够完成爆发式增长,做到快速成型,资本的力量不可小视,毕竟:谈增长不投钱,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而社交裂变,说到底就是要将模式做得具备“传染性”,得像病毒一样能够快速分裂扩张,然后依托社交的纽带,快速的带起规模。
05 总结
最后:虽然增长是企业突围的核心之道,但是并不是了解了这个概念,企业就能实现突围:
如何将增长的概念落实到企业发展的进程中,企业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过,即使并非每一个企业都能完全做到核心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但如果将当中的部分思想落到实处,也足够对你的业务产生很大的推进!
声明:⊙文章版权归“神马运营”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公众号,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