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阅读三本书:我消化了一天都没有消化完

今天第一次尝试同主题阅读,一个小时阅读三本书,感觉是用了上帝思维去了解这三本书!现实是我消化了一天都没有消化完。

我给这三本书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如何获得精准流量?

如何获得公域流量?

如何获得私域流量?

公域流量如何引到私域流量池里裂变?

我做电商以来,每天关心数据——转化率四重点,每每看到店铺数据访客几千出单几十的时候,我就开始慌了,店铺不是不缺流量,我的产品是不是已经不满足客户需求了?

这个大数据的年代,每个人的消费习惯都是被定格的。比如,你的消费惯性是习惯购买价格在500-1000元之间的产品,在电商平台上你收到的默认推荐也大都会是这个阶段的,除非你重新做价格筛选。所以,产品的精准定位很重要,我们要在公域流量获得精准流量,并且找到客户本身,产品就一定要符合定位人群的口吻。

公域流量之困

我以我们团队新做的淘宝店为例,经过一小段时间的运营,要获得每天100个访客的机会是很容易的。可是,一个实体店,要获得每天100个访客你知道有多难吗?假如你把店铺开在一个人气很高的商场里,假如人流量的3000,你觉得你的店能获得100个访客吗?答案是,不可能!要精准的获得10个都很难。

所以你看到的流量仅仅只是人多,并非精准!

下面,我们一起来从这三本书找答案!

第一本杨飞《流量池》

这本书有一个前提设置,就是在现在移动互联网流量价格普遍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持续稳定地获得客户并做营销?

流量从哪里来?流量来自品牌,品牌即流量。那品牌从哪来?品牌来自定位。定位如何确认?需要靠符号的传播。符号如何传播?现在无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线下,我们视听总是充斥着各类广告推销,这就是符号生长发芽地方。作者讲的其实是,如何通过好的符号来打造出品牌,获得流量。

在以前,可能品牌、营销和产品部门是各管一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作者要强调的是品效合一。品效合一的被动原因在于流量太贵,品效合一的前提在于,移动互联网让成交的链条更短,而这也意味着迭代的频次提高了,而这也为不同部门的融合协作打下基础。当流量贵了,注意力稀少了,也就意味着,你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以尽可能多的方式把用户口袋里的钱掏出来,所以需要“急功”和“近利”。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你精彩的文案结束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放置购买的二维码。

不过第二个问题来了,有一个品牌通过一个顶级文案输出获得了3000万+的微信阅读总量。可是转化率却不到0.008%,就因为这个文末的二维码需要跳转平台购买。

四年前,百雀羚的一篇一镜到底的长图文案《时间的敌人》据说带来了3000万+的微信阅读总量,这个惊人的数字,从内容营销的角度来衡量,100万的阅读量就一横很牛掰了。

与此同时,另一种质疑声出现,据说百雀羚3000万+的阅读转化率却不到0.008%,也就是说10万个人里只有不到8个人看了这篇文章然后去买了产品。那么,百雀羚到底做错了什么?

因为百雀羚的这次内容营销广告投放的人群不够精准,在微信看完再去淘宝买,这种两个平台的相互切换就让人失去冲动购买的快感。假如当时百雀羚做一件私域流量的迭代,这条微信点进去看完就能买?百雀羚这次的营销绝对不是销售额只有80万。

在品牌的基本问题解决以后,就需要解决增量的问题:我如何从现有的流量,获得更多的流量。答案就是:社交流量,具体的技术就是利用社交关系进行裂变。这个技术的本质就是采用各种诱导的方式,鼓励用户把相关信息发到社交网络空间,利用社交关系背书,获得病毒式传播,从而达到用户增长的目的。

而一旦用户自发以“群众斗群众”的方式对品牌或者产品进行传播,营销者又做好了品效合一的技术准备工作,那传播的越广泛,带来的收益就会越大。这就是流量得以变成“池”的重要原因。这个原因就在于,营销工作者要很好的抓住人性,利用人的各种心理,比如炫耀、身份认同、情绪波动等,触发用户的行为。

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作者说,现在注意力的周转周期越来越短,一个热点的生命也越来越短,于是生造出一个热点的成本往往过高,而更好的方案是在第一时间坚定地蹭一个热点。这倒是可以解释现在自媒体一窝蜂地追热点的现象,每个企业都通过这些渠道求生似的追逐热点,共同塑造出了互联网的内容生态。营销行业瞬息万变,经常加班,这是所有从业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过,互联网的扁平化倒是给营销人运筹帷幄的机会。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功底扎实的企业营销负责人,坐在办公桌前面,拿出一个好的营销方案,编制好文案内容,然后在特定的媒体渠道投放,部署好相应的回传链接。用户在受到这些投放信息的刺激以后,由于自己的七情六欲,于是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又通过技术系统收集,可以直接得到结果。由于用户受到刺激会有反应,需求被满足,产生了行为,企业也得到了数据的回馈。要么就是你花钱购买了创造了收益,要么就是你不感兴趣企业得到了数据。

有没有发现,每一家企业都在努力做营销,针对热点事件还会有专门的蹭流量动作,甚至为了传播还会故意在文案中设置一些错误激发用户的讨论……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充斥了精心构造的营销信息,无处不在地让你买买买。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高效地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的资源,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应该的事情。但是对于个人成长而言,我们生活在其他人给我们刻意营造的世界里,我们就要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真实的了。

《流量池》这本可以一书两看:一方面看企业在新时代下怎样才能做好营销,另外一方面,读完之后,你会知道我们是如何被营销种草洗脑的。

第二本 祝福《私域流量》

什么是私域流量?就是产品可以直接触达到用户群体,且用户可以感知与你的关联性。它是无需付费,可自由利用,沉淀在自有 APP、公众号、微信群,个人微信号等等私密渠道的用户,相对的是淘宝、京东、百度、微博等这些公域流量平台,它属于商家的私有化财产。

未来在淘宝、京东上卖货会越来越难挣到钱,所以把自己的私域流量运营好,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只要不是 BAT 或者今日头条这样的大流量平台,都应该有意识的积累私域流量。不要认为现在我通过公域平台购买流量,只要算转化率和 ROI 是合适的就满足了,因为逻辑上讲,公域平台的价格一定会贵到让你承受不了,而那个时候你再没有自己的私域流量,就只有等死一条路。

比如在平台投放关键词,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很便宜,投资回报率很高。淘宝开直通车,抖音上豆荚就是这个意思。这时候你觉得这是一个好生意啊,我只要收益覆盖投放成本就可以了,多么简单的一个生意。然后你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优化的投放效率,不干积累自有流量的事情。但结果是,实际的转化率却没有那么高!

我们在做私域流量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思维转变是,把这些流量都看作是人,而不是流量。流量其实是一个特别不尊重人的一个提法,好像用户就是一堆数据。那我们反过来讲,当你把用户看成人的时候,人和人之间是需要关系建设的,人处于社群当中,你搞定了一个人,更容易搞定他周围的一群人。我们把这些用户储存在自己的手里,他是以更低的成本获取转化、复购和裂变。这里面在杨飞写的《流量池》里也提到过。

刚才提到,你的微信群,个人微信号、你的自有 APP,这些都是我们存储私域流量的方式。但是当我们在做这些私域流量运营的时候,要对应两个特性,第一个得是稍微重决策的产品,第二个产品的客单价要高一点,否则的话我们用大量的人去运营,和大量的时间去运营划不来。偏重决策和高客单价的产品适合私域流量运营。

那么个人Ip怎么打造,在我昨天的分享里。

第三本老胡 《流量黑洞》

这本书写了很多案例,可以说是在告诉你各大平台以及品牌是如何吸取流量的!通过消费领域的70个新物种案例,来解释当下不同品牌所运用的营销方法和操盘手法,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从品牌营销角度对于当下热门品牌的解析,整本书的观点都是中立不带有任何偏袒的抨击,对于时下年轻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身边的这些熟悉的消费品牌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这本书可以说是杨飞《流量池》、祝福《私域流量》变现的案例版

其实《流量黑洞》与上面两本书一样。他也是在讲品牌如何塑造品牌。过去企业从产品市场定位角度去主观的塑造品牌,如今品牌逻辑也和互联网逻辑一样,需要反向推演。终端绝对上游品牌全对于用户的定义。从流量黑洞抑或者是从流量磁场的角度,来解释品牌的形象视觉等要素全部有用户来塑造。你是什么取决于你吸引链接了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样的用户帮你代言。这就不能解释我们日常所会提及到的淘宝的女性属性,而东京东是男性属性。南抖音北快手。总之,从体验出发,以流量论英雄,采用的是用户产生内容。

在杨飞的《流量池》里面,提到过品牌的流量。在流量黑洞里面,同样也提到过品牌流量。那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流量。品牌的定位的重要性决定了品牌流量的获得。那品牌要获得流量,无非就是从视觉听觉生活圈的占领。商圈的占领,各种圈层的占领。占领了一个圈层,你就赢得了市场。

假如你的视觉听觉这些都做做好了。有了品牌符号儿以后,品牌就要需要落地到具体场景的转化上。传统的品牌都是选择利用线下的空间来布局的商业模式,可是如今互联网的高度发达的时代。很多社交并不是发生在线下空间。就在微信的朋友圈,或者是抖音这样的新社交第三空间。

传统的第三空间,需要线下巨大的人流和昂贵的租金做支持。可是如今线上的第三空间是无限场景,无需支付租金。这也是为什么抖音快手短视频可以快速火爆的原因。因为人们的时间都是碎片的,客人只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快的结果。

三本书,很好的解释了我的提问,但是具体的品牌如何塑造我还是有疑问,今天时间有限,就不分享了,我会再次复盘阅读。

我的能量之歌——至自己


我的能量宣言:

我愿意做一个勇敢的人,但不是不落泪的人,我愿意含着泪继续奔跑。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我相信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却不一定有结果的日子,总有一天,我会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小时阅读三本书:我消化了一天都没有消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