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最近跟朋友聊天,都不由自主的聊到小孩,大家都羡慕别人家的小孩读书不用管,自己会自动自觉得学习,这就是小孩有“学习的内驱力”的表现。接下来我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

        首先我们来了解内驱力:它是指有目标(需要),存在现状和目标之间的落差;然后,得是发自内心的自我驱动、而不是外界加诸的“要求”,来愿意付出努力去填平落差,达到目标。

      我的看法是: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是“需要”;第二是“过程的执行”。

      首先,孩子自身要有内在的、强烈的“需要”——有想要达成的目标,对比自己的现状,发现和目标之间存在落差,从而自发自觉地觉得自己需要学习、需要成长,产生自我驱动的动机。然后,能设定目标、采取行动,并在过程中某些特定的时候能克服困难、翻越过一些坎儿、以及能在一些必要的、单调枯燥的阶段选择坚持,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最终形成螺旋式的上升。

      发现“内驱力”先来说说“需要”....

      其实“内驱力”这个东西,孩子们生来就有...首先,我是坚信:孩子作为一个从无到有的生命,是与生俱来自带巨大好奇的、也是天然具有对于学习和成长的巨大的热情的,哪怕是作为生物体基于生存适应的本能而进化出来的学习意愿和能力。

        就我而言,是真的相信:孩子的学习意愿和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完全超越已经或多或少思维固化的大人的。作为家长,对于孩子这种自发的、不可遏制的对于学习的强烈欲望,只要尽量少破坏,呵护就好,无须刻意去“培养”。

        如果孩子的内驱力不是那么明显,怎么办?但的确,很多爸爸妈妈都会说:我家的孩子,就是一点动力都没有啊!这时候,家长就要给孩子有所引导。比如,讲道理、树榜样!

      就我家来说的话,从小都把小不点儿当大人一样讲道理(通过一些童话方式),而我看到的是2岁多的小孩儿完全能明白为什么在超市买东西要排队、3岁可以试着克制自己尽量少吃垃圾食品。

      再者,也可以树立“榜样”——这算实例。至于“榜样”,名人传记、伟人言行当然很好;在我家,鉴于小不点儿7、8岁,榜样一般没那么高大上,榜样通常是身边的:比如孩子班上的同学,或是同事、朋友的孩子,甚至认识不认识只是一起玩过的孩子。榜样也不需要完美,不是361度无死角,每次只是一件事,示范作用只要一点就好,就事论事、现场发挥。大家伙儿对这些都驾轻就熟,不赘述。

        在顺应和发掘“需要”这一阶段,孩子的好胜心、同伴效应,自然也是可以“利用”的——适当刺激,不过分就好——不能搞成比较了,不然就适得其反,那“别人家的孩子”反成仇人了,而不是榜样。

      引导孩子给自己设目标....

      有了需要和落差,自然自发就产生驱动了。但是,这要转换为内驱力,还需要一个关键的步骤:家长帮助孩子给自己设目标。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低龄阶段,甚至连全局观都没有——尽管他会有模糊的方向和向往,但基本上是很难设定合理的、科学的目标的。

        所以,首先,我们能帮助孩子把目标整理出来,并帮助分解目标,分解到阶段。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帮助他设定合理的目标,目标需要清晰、具体、可衡量、可达成;同时帮助孩子理清现状,“落差”就有了。

        目标不应当太高,太高孩子容易受挫,那对于建立自信自然是不利的;目标也不宜太低,太低太容易,在过程中孩子体验不到足够的努力,也很容易因为太简单太容易而觉得无聊。

        就我们家而言,通常,孩子有想法之后,我们会一起讨论,把它具体化,然后一起写下来,做成计划;如果孩子没想法而我有想法,那我会找适当的时机跟孩子提起,一起来讨论,引导(好吧,其实是诱导)孩子去思考某个目标,然后朝这个方向靠拢。

强化孩子积极的、正向的心理体验

      这部分,也是孩子最可能需要帮助的、作为家长也最能有效帮到孩子的。

      所谓内驱,是出于自我提升的需要。人作为一个生命体,除了生存发展的本能需求之外,心理需要是隐形的、实际上却是不容忽视、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我以为:要帮助“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内驱力,应该做的是强化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正向的心理体验,让孩子在一次次从无到有的“努力→达成”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学习力,体验到自身的力量,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和掌控感,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心理自信。

        我以为:要帮助“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内驱力,应该做的是强化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正向的心理体验,让孩子在一次次从无到有的“努力→达成”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学习力,体验到自身的力量,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和掌控感,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心理自信。

        这种自信作为坚实的基础,又可以在下一次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孩子可以就事论事、把注意力集中到分析困难、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归咎于“我不行”,孩子就可以不轻易言败、愿意再次尝试,去寻找方法,克服、提高、达成,于是再一次地体验“我可以!”,从而继续增强信心,于是越来越强,良性循环!这就是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

孩子是主体,爸妈要辅助,不是领导,不是监工

        我所理解的对孩子有益、有效的帮助是:帮助孩子克服,翻越过去;帮助孩子学会坚持——前提是:目标本身,是孩子自己想要达成的;这整件事是孩子自己想要的;目前的困难和枯燥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这个克服困难的过程,不光是为了达成学习任务;事实上,我觉得更有价值的同样是在心理层面上:

        孩子通过这个过程的亲身体验,学习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想办法、如何在过程中进行调整;孩子通过克服困难,体验自己的力量,体会到“问题不可怕,重要的是可以面对它、怎样去解决它。”

        通过这样的努力过程、最终达成目标,孩子能体验到的是成就感、和掌控感。一次次地重复,一次次的积极正向的心理体验,孩子能逐步建立起强大的自信,相信“我可以!”,相信自己可以去尝试,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相信“失败是暂时的,只是这一次我还没有找到对的方法,我可以再试试其他的办法。”而不是认为“失败是因为我不行”从而回避问题、躲避困难。建立起这一强大的心理自信、不回避问题和困难的态度、以及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看问题和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无疑是可以迁移到任何领域的;而拥有了这些,孩子也将终身受益。

结语

        爱孩子,无条件地爱!拥有完整的、无条件爱的孩子安全感充足,几乎可以应对任何问题。尊重孩子,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生命的存在,同时也因为这个生命尚未成熟而给予他必要的、具体而有效的帮助;帮助他体验努力和坚持的价值,帮助他体会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体验积极正向的心理感受,从而帮助他建立起对于自身力量的强大的自信。全身心地信任孩子,相信他天生的善意、好奇、学习成长的本能和巨大能力,反省自己的功利,减轻不必要的焦虑,给孩子时间和空间,相信孩子的成长。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放在首位,给孩子充分的玩耍和放空的时候。相信你小孩的学习内驱动力就会有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