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一条克服艰难险阻的衣锦还乡之路

李安说:电影是很好玩的东西,追求自由的人才去拍电影。
可是,这条自由之路荆棘丛生,如果没有唐僧西天取经战胜九九八十一难的毅力,追求到的只能是一场虚无缥缈的梦。
知道李安,是因为他太多精彩的电影;知道《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却是是因为他的太太。
有一天,看一篇文章提到李安的六年煮夫生活,里面一件小事是这样的:李安成名后,他和太太到纽约法拉盛的华人区去买菜,有位台湾来的太太对她说:"你真好命,你先生现在还有空陪你来买菜!"
“你有没有搞错啊,是我今天特别抽空陪他来买菜的!"那位太太听到他太太这么说,一时气结,半天接不上话。
说来也搞笑,看了李安那么多优秀的影片我没有想着去看他的采访,看到他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时我没有想着去看他的传记,倒是这么一个小故事,引起了我对他无限的窥探欲,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书《十年一觉(jue)电影梦:李安传》。
后来在看采访或听书时,听到很多人读成《十年一觉(jiao)电影梦:李安传》,很为李安叫屈,为这个字,他专门解释过:应该是觉醒的觉。这个解释很好,能体现这十年它的艰辛、苦难和荣光。如果是睡觉的觉,总感觉把这一艰辛的过程忽略了,好像睡了一个十年的觉就什么都梦想成真了。
这本书就是让你知道,他这一路走来有多么的不易。

1.校长老爸和差生儿子长达50年的战争
这本书出版于2002年,那年李安48岁;《喜宴》得到台湾金马奖最佳编剧将是1993年,那是他第一部获奖作品,那年他39岁。
李安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几乎做了一辈子的校长,是有着中国传统而又严厉的父亲。从小李安的成绩不是很出彩,加上这样一位熠熠生辉的父亲,他在求学的道路上颇为压抑,考了两年大学都没有考上,作为长子,这在他们家简直是个天大的灾难,让他的父亲情何以堪。为了他的成绩,父亲几乎找了所有的优秀老师给他补课,如果按现在的收费,补课费都能拖坏一个家庭,可是他的成绩依然过不了大学的门槛。
后来他报考了艺校,虽然考上了,可是父亲一直不以为然,觉得那不是正途。在父亲眼里,他可以选择在大学当个老师,也可以学而优则仕走上仕途,至于拍电影、当导演这些都属于不务正业。
1978年,当他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时,父亲十分反感,他给李安列了一个资料: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两百个角色,但却有五万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当时李安一意孤行,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父亲和他的关系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和我说的话不超过一百句!
可是,对一个华人来说,美国梦没有那么好实现,尤其还是美国好莱坞电影梦。李安毕业后几经碰壁,几乎要放弃美国梦回台湾,就在他打包完的前一夜,一个电话又把他拉了回去,那人说他在美国是有希望的。因着这个电话,他又在美国过了六年的靠妻子挣钱养家的家庭煮夫生活。
“毕业快六年,一事无成,刚开始还能谈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岁走,依旧如此,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于是开始有些自闭。”这是自传里他对自己哪个时间段的总结。
只是有一点,坚持写剧本没有变过,老天终于开眼了,在他山穷水尽的时候有了柳暗花明的一瞥,他的剧本获奖了,而且是在台湾获奖。
这时距他离开台湾已经十年,期间他没有回去过,甚至在这个时候他一方面觉得衣锦还乡,一方面还会感到近乡情怯。
也是从此之后他开始在电影的路上慢慢实现自由的。
可是即便如此,在父亲眼里,依然没有改变玩电影是不务正业的行业。那时候他拍完《理智与情感》,已经小有成就,他父亲还是跟他讲:“小安啊,等你做到50岁,应该就可以拿奥斯卡,到时就退休去教书吧。”
或许恰恰是父亲的这种看法,激励他一定要在电影这个行业上走的更远。
他也用他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致敬了父亲。真想采访一下,他父亲看了这三部儿子拍的关于父子、父女关系的观影感受。

2.家庭煮夫和强势夫人的恩爱之旅
如果说拍电影的路上父亲是给他制造压力的那个人,那么太太林惠嘉则是他大获成功的后盾。
李安说:中国人造词很有意思,"恩爱",恩与爱是扯不开的。
夫妻之间的爱,因为前面这个恩就会更牢固更久远一些。所以他们算是一对恩爱夫妻。
不过李太太也诠释了一个不一样的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她是个女强人,有女强人的坚强、独立,坚强到独自支撑家里的经济、独立到生孩子不需要先生的参与,最主要是她支持丈夫的梦想,为她实现梦想做出了持久的努力,这是很多女人都做不到的,尤其是她一个人的工资不能支撑一个家的开销,家里经常捉襟见肘,外出能吃得起的最大的餐就是肯德基。
在李安没有拍片的六年里,家里一直都只靠她一个人微薄的经济来源。李安说每天带着儿子坐在家门口,等英勇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来,那种日子其实很心酸,很伤自尊的。他说当年他就很怕自己像闽南语歌《烧肉粽》歌词里所唱的:"自悲自叹歹命人,父母本来真疼惜,让我读过几年书,毕业之后头路无,暂时来卖烧肉粽……"自怨自艾,久而久之竟不知不觉地就叫卖了一辈子的"来呷烧肉粽"。所以他宁愿这样赖在家中,不肯去做赚钱的工作。他还说他若是有日本丈夫志节的话,早该切腹了。
其实,我倒是认为,切腹是一种勇气,可是为了实现梦想苟活是更大的勇气,因为死了之后,老天不会嘲笑你,可是苟活,来自活人的唾弃和白眼足够淹没一个信心不强的人。
李安当然也有这种信心不强的时候,并且不止一次。
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就打算放弃,然后去报一个社区大学的计算机课,这个可能是来钱最快的养家糊口的办法。林惠嘉知道之后,一晚上没有理他,第二天她快要上车的时候,她对着李安一字一句的说: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后来,他的剧本得到基金会的赞助,再到后来,他的一些电影开始在国际上获奖。这个时候,林慧嘉重提旧事,她告诉他:"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计算机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
如果说父亲是扼杀他梦想的人,林惠嘉则是给他造梦的人。
因为看这本书,我又把李安的老电影都翻出来看了看,配合着他书里都讲解,别有一番风味。
其中,《喜宴》里那场乱七八糟、东拼西凑的婚礼其实就是根据李安和林惠嘉的婚礼原型来拍摄的,而李安母亲也表达了对儿媳妇林惠嘉的愧疚。
直到后来李安成就卓著,林慧嘉还是不喜欢李太太的光环,也不喜欢参加奥斯卡这种多少人羡慕至极的高光时刻。对她来说,那种荣誉抵消不了高跟鞋带来的痛苦。
林慧嘉就是这样一位李安背后的女人,她默默付出,无怨无悔,她不止一次对丈夫李安说:他只是属于拍电影。
李安说他真的只会当导演,做其他事都不灵光。他说:许多人好奇我怎么熬过那一段心情郁闷时期。当年我没办法跟命运抗衡,但我死皮赖脸地待在电影圈,继续从事这一行,当时机来了,就迎上前去,如此而已。
我则认为,他之所以能死皮赖脸地呆在电影圈,这个军功章得给林慧嘉女士记上一笔。

3.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导演之路
从1996年《喜宴》提名第6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像奖到2001年《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像奖,李安开始在导演之路是飞黄腾达。
我想这也是这本书为什么在2002年出版的原因吧,为了纪念阶段性的胜利。
尤其是他第一次拍西片《理智与情感》时,和当中国人的导演感受完全不同,受到了来自明星、场务等等各方面的压力,他后来说在中国拍戏,导演就是皇帝,西片里的导演只是个总统。
不管怎样,李安很清楚导演的地位和尊重都是要自己挣得的,他不断学习和掌握技巧,也通过这次宝贵的经验,让他的视野开阔和提高。
终于,十年磨一剑,《卧虎藏龙》让他登上了每一个电影人都梦寐以求的奥斯卡领奖台,也为华语片进军西方做了极好的榜样。
这本书出版于2002年,自然没有记录李安后面的风采。他于2006年和2013年分别凭借《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如果上次《喜宴》得奖的衣锦还乡是“旧时不孝子”李安和父亲的和解,那么《卧虎藏龙》的奥斯卡获奖的衣锦还乡则是一个“现代不孝子”对父亲亏欠的补偿,前者不孝是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走上父亲所谓的正途,后者不孝则是因为没有时间陪伴。
2018年8月15日,李安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终身荣誉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美国导演工会成立于1860年,是奥斯卡的风向标,堪称美国传媒风范的最大保证,足以见其含金量之高。

我更喜欢用以下李安在2006年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接受的采访结束我的文章:
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不是美国人,但我有绿卡,我是合法地在美国工作。我想,好莱坞请我去拍片子的原因绝不会是因为我的英语说得好,而是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对华语电影的未来非常期待,这是一个比英语电影大四倍的巨大市场。而且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只要能坚持。
而他,李安,就是坚持的最好明证。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一条克服艰难险阻的衣锦还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