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学习了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朋友》。这周学习了《奇特的一生》,面对不同的观点,我倒是纠结起来了。
一, 在学习方面
李笑来秉持的观点是: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举了几个典型的案例。
大名鼎鼎的、“疯狂”的李阳,操着一口让人折服的漂亮发音,他的疯狂征服了大江南北无数的学生。
家喻户晓的新东方创办人俞敏洪,成立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功地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国际英语培训机构在国内无人超越。
钟道隆教授,45岁开始学英语,一年后成为高级翻译。
通过用以上成功案例阐述,坚持很重要,方法可以忽略。
我不以为然。坚持顾然重要,但用在每一个人身上,也离不开合适的方法。
李阳的疯狂贵“说”;俞敏洪传授的方法是“词根词缀记忆法”;钟道隆教的秘籍是“写和听”。每天坚持听写A4纸20页,3年写了一柜子的听写记录,收音机、收录机、单放机共听坏了14部。
他们的成功不单是长年累月的坚持,也离不开方法,方可达到有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奇特的一生》是一部记事散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格拉宁,他记录了“时间管理大师”柳比歇夫与时间的故事。
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记录自己在每件事上所花费上时间,并根据类别归纳总结,得出一天在各类事情上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每天花费的总时间。之后再做月度总结、年度总结。
这种时间管理方法,就是他自创的“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的一生有很多身份: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等,但是这些都只是别人所了解的柳比歇夫,这只是他的部分面貌。
在有限的一生中,他创造了无数惊人的“财富”:生前一共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一共写了500多印张的论文和专著,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哲学、昆虫学、进化论等。
时间,在他这里,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他的一生,被“数据化”为一个可查询的时间数据库,在这些数据的背后,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背后所蕴含的价值。
正是这个时间统计法,让柳比歇夫可以在昆虫学、哲学、植物保护、数学、动物学等领域去的颇丰成就。
但是凡人如我,谁能想柳比歇夫这样用56年的时间去统计、总结、计划完成自己的目标?起码我远远做不到。
二,在时间管理方面
李笑来老师认为,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时间它只顾一如既往的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而已。我们能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柳比歇夫却可以不用看钟表,就能准确地估计时间,形成独特的感知时间当方法。他的时间就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什么,总能看到到。
时间就好像被柳比歇夫储存在一个无形的容器里,他无论做什么事,需要取多少就能去多少,无比地精准。
生命只有一次,不可复得,而且生命中的每一天也同样具有这样只有一次、不可复得的性质。
我们平平凡凡,追求不来卓越。在可行的领域里找到自己的所爱,用可行的方法,以时间为伴,不忘初心,学习大师的精神,一如既往做下去就是了。不求超越别人,自求超越昨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