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怎敢戴圣经的帽子?

尼基 · 斯坦顿《沟通圣经》

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曾创建了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并在晚年拯救了第三家世界五百强——当时已宣告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他的人生哲学和经营理念,近年来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效仿,甚至有人说,即使让稻盛先生创建100家世界五百强,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这说法也许夸张,但我想,如果不是已经高龄,单从企业经营的层面来讲,100家世界五百强,可能真的不是在刁难这位老人家。因为,他已经在长年的工作实践中,领悟并体证了经营管理的本质、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空巴文化,就是稻盛和夫在企业中推行的方法之一。“空巴”是一种“酒话会“,稻盛和夫主张:“企业全体在工作之余,通过喝酒聊天、畅想未来等形式,在非工作场所,摘掉“面具”,放松地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和不满,构建领导与员工心与心的交流,实现目标共有,从而达成全员一心“、“越是业绩不好的时候,越要通过空巴,与员工一起谈论梦想”、“所谓空巴,是我和员工之间坦诚交流的场所”……

正是运用这种促膝谈心的机会,稻盛和夫将他的哲学思想,不断地渗透到员工的一举一动,也及时了解到员工在近期工作中的状态、想法,并且能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反馈和支持。这是稻盛和夫经营京瓷、KDDI以及复兴日航的重要方法,他创造了一个舒服的场合,让相关的人能畅所欲言,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有效的沟通,能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合理解决经营管理中、工作细节中90%的问题。

沟通,是一件人人都参与其中、但又极其容易被轻视的事情。我们不断运用它,去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却常常遇到问题或障碍。除了一个让人舒服的沟通场合,我们还需要为有效沟通,做更多的考虑。

针对这个问题, 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一书中提出,不管是要进行什么样的沟通,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使沟通更加有效。这五个因素分别是:沟通的原因、对象、时间和地点、内容、方式。

尼基·斯坦顿,是英国一位杰出的咨询顾问,一直从事沟通能力培训的工作,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她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管理、沟通、商业英语、领导力和团队发展,并在教育行业担任高级沟通讲师。 

如何才能使沟通更加有效?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一书中,为我们做了全面的阐述。她从基础层面开始,讲解沟通所需要的技巧,涵盖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内容,并延伸到生活工作中所有可能面对的沟通情境,比如打电话、面谈、求职、开会、演讲、阅读、发邮件、写报告等等,逐一做了介绍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有方法、有效率地提升沟通能力。 

贯穿全书,除了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尼基·斯坦顿认为,沟通者的个人特质同样重要。真诚、热枕、专注、同理心、心胸开阔、积极主动的态度等等这些因素,在沟通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沟通者要有良好的品格,才能更好更快地领悟技巧。以道御术,才能稳步前行。


自打出生起,我们便自然而然知道怎么听,因此很多人将听视为一种被动能力,从未考虑过它是否可以提升。但只要仔细想一想,我们应该经常都会碰到以下的对话:

你听我说好不好!

我说的话你到底有没有听进去啊?

不是啦,我并没有这个意思!

当自己说的话并没有被对方理解的时候,我们的沟通就没有任何意义。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只把精力放到如何提升传达信息的能力上,但研究人类沟通的专家发现,我们接收信息的能力,一样需要改善。

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中,提出了增进倾听技巧的十个做法:

1. 准备好去听

2. 感兴趣

3. 心胸开阔

4. 去听重点

5. 批判性地听

6. 避免分心

7. 做笔记

8. 协助说话者

9. 回应

10. 不插话

“听”对于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因为沟通的关键往往是倾听者,而非说话者。只有倾听者接受并理解了沟通的内容,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或行为,这是沟通最根本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娱乐圈、时尚圈的导向,说话艺术的高低也成了年轻人追星的标准之一,网络上更是层出不穷、变着戏法似的出现各种金句、段子。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关注、学习如何更好地说话。

良好的说话能力,首先是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倾听者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并且愿意专心去听。尼基·斯坦顿认为,有效的说话,是好几环因素结合起来的结果,而说话者对每一环都有控制的能力:

1. 个人的特质,比如清晰、正确、同理心、真诚、放松、眼神接触、外表、姿势等等;

2. 声音的特质,比如说话的机制、音高、音量、发音和腔调、发音器官紧绷程度、语速、停顿、语调等等。

除此之外,无论何种形式的说话场景,说话的准备工作也尤为重要。培养自己去思考为什么说话、怎么说话、说话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这将为我们提升说话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参照任何自己喜欢的人的说话方式,不断模仿、不断练习。

美国著名演讲家爱默生曾说:“所有伟大的演讲家最初都是差劲的演讲者。”

有些技巧我们可以从有经验的人身上学习,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准备,就对所有形式的沟通来说都一样。


沟通过程中的阅读环节,包括口头沟通中阅读非语言信息的能力,和书面沟通中阅读文字信息的能力。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中,也分别对这两项做出了分析。

阅读非语言信息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沟通,即使有时我们一句话也没说。在沟通过程中,伴随着说话和倾听,我们还会通过其他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想法,比如适当的沉默、对时间的态度、肢体语言、空间语言等等。

也许家长会对帮了倒忙的孩子说:“真是谢谢你啊!“

也许化妆的女孩子会跟男朋友说:“再等我一分钟。“

也许朋友让你再坐一会儿,却不时地偷偷瞄向墙上的钟。

非语言信息传达给我们的,常常跟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意义不一致,甚至相反,这就需要我们格外地关注。

重要的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他怎么说。当“非语言信息”和“语言信息”互相矛盾时,我们通常会更愿意相信“非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意义。

阅读文字信息的能力

自上学识字以来,阅读文字信息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要说这其中有什么让人困恼的,那无非便是两个问题:1. 读的速度慢;2. 读完了不知所云。

尼基·斯坦顿认为,错误的阅读习惯是导致阅读速度慢的最主要原因,并在书中提出了“辨识广度”这一重要概念。

“在你阅读的时候,你的眼睛会不时停顿下来,把一个字或一个词组看清楚后,才移到下一个字或词组,这些停顿就称为注视。”

“每次注视时,你可以对焦或辨认的字数就称为辨识广度。“

“你的辨识广度越大,需要注视的次数就越少,阅读的速度也就越快,因为注视的时间花去最多的时间。”

那么,如何在增进阅读速度的同时,保障或加强阅读的理解能力呢?

缺乏效率的读者面对所有的阅读内容都以同样的速度阅读,而且通常是从头读到尾,但这并非是最好的方法。先了解整体的内容、结构、价值,能够让我们的阅读变得更轻松。尼基·斯坦顿提出了两个方法:1. 浏览;2. 略读。

浏览:快速读完整篇文章,评估它的价值,并掌握内容概要。

略读:只读主题句和标记内容,掌握内容主旨和结构,细节则先忽略。

培养习惯的过程是痛苦的,就像一开始学骑自行车一样,很费时费力,但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思考就知道如何开始骑车了。阅读习惯也是一样,一开始很难,但只有照着方法练习,我们才能在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方面,齐头并进。


持续了50年的扫盲运动,使中国的文盲率从80%降低到5%。文字在我们日常的沟通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重要角色。写邮件、写报告、写计划书、写策划案、写短信等等,是大多数人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但真正对自己的文字书写能力有信心的人,却少之又少。

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中提出,文字书写应该遵守有效沟通的6C原则:

清晰(clear)

积极(constructive)

简洁(concise)

正确(correct)

礼貌(courteous)

完整(complete)

并且,为了更好地达到沟通目的,就跟其他形式的有效沟通一样,书写者在着笔前,应该以最基本的问题作为指导原则,即:原因?内容?对象?方式?时间和地点?

凡学问者,皆有道法术三大层次。无论面对何种形式的沟通,《沟通圣经》皆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指导。技巧固然是重要的,但却并非是唯一重要的。通读全书可知,培养自己以良好的人格、明确沟通的五大因素、运用所学到的技巧,这便是沟通的道法术。三者兼具,才是有效沟通的圣经法宝。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本书怎敢戴圣经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