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露筠
你是否天天忙忙碌碌,感觉很累,没有成就感?
你是否经常停留在过去的事件里,想不清,理还乱?
你是否忧虑未来,体会不到当下的拥有?
正念减压创始人乔·卡巴金博士认为,如果我们不能专注当下的拥有,我们就很难体验到自己拥有的无限美好与神奇。《正念:此刻是一枝花》这本书文字优美,是介绍正念的基础书籍,自从2015年出版,已经翻译成30多种语言。
乔.卡巴金作为著名生物学家和麻省大学医学院教授,既不想做传统医生,修理身体,也不想做科学家。而是想做参与式医学,做一个改变人身体和心灵的疗愈者,因为身心疗愈无法借他人之手,只能通过治疗者自身全情投入。
本书从不同视角让我们看到正念是一个随时随地可以练习专注和接纳的修习方式,帮助自己掌控人生。不管是在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不管遭遇怎样的艰难困境,不论身处如何喧嚣忙乱的世界,我们都能通过修习正念,自我成长,自我疗愈,找回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幸福。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正念的书籍,我了解了正念的内涵和意义,也开启了我的正念练习之旅。
01 什么是正念?
正念意味着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不予评判地专注当下”。 “念”字拆开来是“今心”,也就是当下的心,此时此刻的心。正念也称为“心念”。
这里的“心”我理解为“意识”。“正”字是一种心态,是指对当下的意识或者心抱有好奇和善意。当我们走神了,心不在焉时,我们可以用正念把自己温柔地拉回到当下。所以正念不是理论知识,而是一种锻炼自己思维的实践方式,它的力量存在于修习和运用中。有的手机上健康这项里除了跑步等还有正念一项。
之前我觉得正念这个词语与宗教有关,担心与信仰和传统发生冲突。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正念来自东方禅宗智慧,与中国古老的智慧息息相关。“正念不会将任何东西强加于你,尤其不会向你兜售新的信仰或意识形态”。正念仅仅是一种修习方式,通过系统的自我观察、自我探索以及有意识的行为更全面地把握自我。我在进行正念练习时发现,如果我们练习过八段锦、太极、五禽戏等,正念练习并不生疏,有很多相似之处,一呼一吸,一收一出,中西文化合璧,大道至简。
“我宁愿仅仅把正念当作清明生活的艺术”,正念修习的全部要旨在于获得“温和、欣赏和滋养”。
02 正念的态度及练习方式
正念提倡的人生态度是“专注、接纳、信任和耐心,是体验生命本身的富足与美好”。
练习正念,重要的是“顺其自然,不评判,不比较”的态度,同时要有目标,不能只专注当下的感受,要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用善意好奇的心态回归当下。当我们的意识跑到过去或未来时,及时回到当下;当我们评判是非、好坏、大小等的时候,记得回到中立:当我们修行爱禅时,对自己对他人慈悲,不要做感受和情绪的奴隶。
正念练习的方式是灵活的,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方式都可以成为正念的练习姿态和场景。姿态不同,心态可能不同。比方说,打坐练习是正规严肃的练习,而正念行走、吃葡萄干五感练习、身体扫描练习等,都是生活中的正念修行方式。我们锻炼身体有各种方式,踢毽、打球、游泳、太极等,但是不同锻炼可能锻炼的身体部位和效果不同。正念也类似,通过不同的方式练习不同的思想意识通道,坚持是达到效果的前提。
正念练习不局限于形式,行住坐卧都是禅,工作、学习、生活,只要真心回到当下,觉察当下的自己,时时都可以是修习正念的时机。
03 生活中的正念练习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一山一水,一树一木,一花一草,都可以成为我们冥想的参照物,并从中能找寻到与人类共同的特征。
比方说,我们拿着一片树叶,我们可以用正念去看看它,摸摸它,闻闻它,发现大自然万物独一无二的艺术美。我们平时做家务时,用正念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感受那个当下的节奏与变化,享受收拾家务、练习正念,觉察自己,重塑自我,一举多得。还有,我们上下楼时我们有没有觉察自己匆匆忙忙的脚步里有一个怎样的慌乱的内心?不停地玩手机时有没有留意到自己的身体如眼睛、颈椎等的提示和反应?
书中的两个例子让我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了新的感受,认识到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作者说”火边静坐”给人温暖和宁静。我联想到点起煤油灯或蜡烛时那种一家人一起的休闲时刻,围作在煤炉或炭火盆时的温暖时光。也让我想到为什么有人关掉电灯,燃起蜡烛,享受烛光晚餐和火苗跳动的那份浪漫。也因此想起现在的各种灯光如蓝光、黄光、全光普等都不如太阳光自然、安全和温暖。
作者认为“黎明即醒有很多好处,给人带来健康、财富、智慧”,给人带来安宁、静谧。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早起,不一定要忙忙碌碌做什么,而是唤醒自己,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开端。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到处是正念练习的素材,让我们从中发现更多未知的自己、未知的世界。
04 用正念探索自己、他人和世界
正念是身心合一的练习。我们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正念是直接经历、体验和觉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倾听到自己身体的声音和内心的呼唤,可以感受我们与他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关系。
书中举了一个“和谐之美”的例子,大雁成群有序地飞行,有时树形,有时人字形,都在有序和无序中神奇般地展现着和谐之美,这样的美我们还注意了哪些呢?我们了解其中的奥秘吗?其实,不只是在大自然中有这样的美,在我们的身体中、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中,人与大自然中也有很多的和谐之美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万事万物因循相生,无中不生有,事出必有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自成一个整体,同时又是更大整体的一部分。我们的自我是随着自己和整体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我们所追求的自我是与我们生存系统合二为一的动态的自我。 在这一点上,正念是用系统思维去看自己,不管多么复杂的问题,都能从自己身上找到起点,我们能做的是调整自己归位,做自己的主人。 因为除了自己,没有别人能让自己心境平和。
05 开放心态发现当下的美好
正念不是要达成什么固定的目标和多高的境界,而是能和真实自己的当下在一起,陪伴自己,感受自己身心合一的过程。正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正念不是用脑子去思考,而是用心去觉察,用开放的心态去发现美好。
比方说登山,目标是到达山顶,但目的却是体验登山过程中我们所走的行程轨迹,是感受自己的登山感悟,温柔而坚定地并且慈悲智慧对待自己身体的极限和意识的来去。登山在我看来,如同人生之旅。
作者提及了简短而又富有内涵的几首诗,如“老池塘,青蛙跳进去----水花四溅” 作者虽然没有解释,但是根据上下章节,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平常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或惯性的思维里,"青蛙”跳进来,比喻新鲜事物来了,使平静的水面溅起水花。当我们用正念去觉察自己时,此刻正念也一定会在我们心中激起一朵浪花,盛开一枝花。随着不断在正念修习中成长,就像梭罗所说 “山雀,跳到我身边”,美好的事物就会自然而然来到我们身边。
正念就是时时安住当下。我们的气场与自己如影随形,此时此刻,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智慧也在哪里。
这本书我觉得值得反复阅读,助力正念练习,享受美文。摘一句和大家分享:
“你坐在思想的河畔,倾听水声淙淙,倾听水流漫过岩石,倾听,倾听,偶尔见几片叶子或树枝飘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