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归去横牛背”——《村晩》的主角是谁?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的作品

这首诗因为入选小学教材而知名,但是诗人的记录很模糊,只知道是位进士,那自然是当了官了。不过生卒、仕途都不详,那说明至少在政治上、文学上是没有什么大作为的。

他的诗作也很少见——这自然不是写得少,而是写得好的少,所以没有记录和流传,我们也无法按照陈寅恪先生的以诗论史的方法去查找端详。

因此我们只能就作品论作品。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一般认为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隐居山村之时,是典型的写景抒怀作品。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四支”部的七绝。“陂”、“漪”、“吹”在平水韵中是一个韵部的,也就是说在当时,这三个字的发音接近。

到了南宋末年,虽然诗人们在灵活使用韵部上有寻路,比如孤雁出入群、葫芦韵等等,但是也仅限于韵脚的越来越宽松,格律诗的其他规则,如平仄对、替、粘都已经固化,没有任何改变。

这个时期凡是高级文人的格律诗,不存在出律一说。

诗的内容是写景,寄托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在里面,囿于宋诗的清淡特色,对文人画、题画诗的观感脱颖而出——宋人的文字作品,场景描绘细致,甚至细腻,依靠文字的精巧安排,配合出意境的孤清,总让人读出一份疏离感来。

此诗当成于雷震老年归隐时期,从老人的视角观察、描写山村景色和牧童吹笛,在文字中透露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满意和喜爱。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诗的前两句为静景,后两句为动态,但是疏朗清淡的描写中无不透露出诗人对山野田园乐趣的欣赏。

要问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什么形象?

这个问题看上去有些多余,雷震第三句不是挑明了吗?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就是一个无忧无虑,随意吹着短笛的牧童形象。

牧童长久以来在诗歌中已经固化成为了闲适自由的意象。因为基本上是小孩子,天真烂漫,没有心机,也就无忧无虑。这正是天下漂泊文人士子最希望达到的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代表。

牧童不仅心自由,身也自由,事情少,责任轻,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在成年人眼中,这就是一份随心所欲的工作。

无忧无虑、随心所欲,哪一个历经社会毒打的成年人不想拥有这种状态呢?

特别是牧童身处其中而不自知,这才是真正的天然野趣。

所以在文人们的创作中,牧童总是时不时的出现,充当着西方文化中丘比特的形象,关键的时候给予人心灵上的安慰。

如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袁枚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更有黄庭坚的“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都在描写牧童这种形象的悠闲自在。

一旦成为一种意象,我们再使用就成为了用典。

雷震这里写牧童形象生动,自由散漫,其实不过是用牧童来反映自己当时的心境而已。

从画面的远近景色搭配,声音的出席,牧童是这首诗当之无愧的主角。但是牧童吹笛,声音“无腔信口吹”,这种没有规则,出自于天然纯真的美,正是诗人仕途一生,最终看破红尘,厌倦了俗世规则法度限制的情感反应。

诗人不过借牧童的形象写自己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牧童归去横牛背”——《村晩》的主角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