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响声(1)—历史观

人们总说历史观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曾经也看到过关于历史观的分类,什么挥格史观、阶级史观、民族史观。这些都是从整体宏大角度阐述的史观,然而整体是由个体组成,个体的史观是组成民资史观的微观体现。我所想说的历史观不是这样一个宏大的概念。因为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似乎没有意义。我想说的是个人史观,也就是个人对于历史的思考、评判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历史究其本质而言就是事实的记述,然而为什么会有历史的观念,因为人们需要从历史的记述中寻找经验,吸取教训。这就是所谓的以史为鉴。然而,我更倾向于个人对于历史的感悟,只要你认真思考这种感悟不涉及对错,从这中思考和感悟中建立自己的认知和知识体系。培养思考的习惯,正所谓读史可以明智。

我想大多数的人,应该也和我一样,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我们都没有完全形成自己对于历史个人判断的价值观。我在准备下笔写这一方面文章的时候体现的尤为明显,明明觉得自己对于很多历史事件都知道,也看过很多关于历史的书籍资料。然而要用自己的话或者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某一历史事件时,我发现我很难有自己的判断,脑子里冒出的都是曾经看过的别人的观点。

平时可能会感觉自己读书很多,有很多知识和想法,当想要写一些自己的认知时,真正下笔,却思绪空洞,知识碎片不成体系。无法按照一个统一的主旨将相关信息和知识碎片调集起来,按照自己最初的目标想法组成一篇逻辑严谨的表达文字。

这时我意识到我的知识是碎片的,没有内化为自我知识体系的一粒粒沙子,沙子怎么堆积也不会成为一栋建筑。这更加坚定了我要构建自己的体系把最初自己想要写这一系列文章的初心坚持下去。

本来想要了解一些大众对于历史的认知,后来想想自己也是大众的一员,不妨剖析下自己对于历史是如何认知的。每个人对于历史和时间的认知受到自我学识、阅历和社会和自身所处环境的影响很大,这些环境的改变,认知也会随之改变。

我的历史认知是从初中的历史课本开始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和人物事件,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也是我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由于出身农村,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和其他接触史料的机会,环境和意识决定了我的历史认知基本来自于课本。那时自身对于历史的判断是非常线性的非黑即白,一件或者几件明确可说的事件导致了一个结果。比如,暴政和苛政亡秦,对于人物也基本以成败论。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接触历史相关资料和书籍的增多,我的历史观也发生了变化。对于一个事件不再以简单线性推理论之,对于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再以简单的好坏论之。任何事件和人物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社会价值观和前因后果去评价。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北宋神宗时期的明相王安石的评价,对于刚接触了解时,总是觉得是个文豪,引领了改革是个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

然而,抛开文学不说,当你深入查阅更多的资料和后世对王安石在政治上的评价时,你会发现不同时期的人,即使是当世比较著名的人对于王安石的评价都有着天壤之别,北宋之后的南宋基本对于王安石的评价是否定的,到了近代从梁启超开始对王安石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成就拔高成了祖宗级别,现代又偏向于贬低王安石在政治上的作为。

所以,你会发现由于普通个体容易受到教条主义知识的影响,在自己未知的领域很容接受了自己第一次接触到的观点和认知,并把它作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认知价值观。

还以王安石为例,当你去深入探究时会发现,任何一个人对他的评价都脱离不了时代和自我地位的局限。南宋的普遍贬低,与王安石变法之后北宋三代而亡,南宋普遍将北宋的灭亡与王安石变法相关联。梁启超高度评价王安石,说王安石是社会主义的老祖宗,这与当时社会思想,关于经济集权的观念有关,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实行的很多方面就是计划经济。而现代又有很多贬低王安石的,可能是因为中国经过计划经济的困局,向市场经济开放有关。

所以,你会发现任何评价,都脱离不了前因后果和社会环境。通过这些我也认识到,对于任何事件的评价都只是一个结果,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不能失去自己的思考,失去思考我们就只是别人观点的复读机,这个社会有太多的复读机。

那么,对于一个事件和观点如何去进行自己的思考呢,前面已经说了任何人得出的观点和评价都有前因后果和社会大背景。因此,思考一个事件和观点,不能仅看一个结果就全盘接受,要思考这个事件或观点的前提、原因、产生的后续、结果以及适用范围。仍以王安石为例,南宋的评价是在北宋王安石变法后不久即灭亡的前提下,原因是统治者为了稳固统治,以一种保守主义治世的需要,梁启超的评价则是以当时的社会思潮为背景的。

这种思考方式不仅适用于对历史的认知和评价,也适用于任何一个观点的结论。从人的基因传承来说,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对于简单的碎片化信息更容易接受,只要这种观点信息跟自己的经验不相冲突,因此对于自己的知识盲区,人们很容易被自己第一次接触的观点同化。

说这么多,不知是否表达了我想说的。总结一下,对于历史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历史观,不能盲从权威和他人。对于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都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前因后果和后续结果,从这些方面你就可以大体辨别,不被所接触的观点带入同化,落入复读机的圈套。所谓形成自己的历史观,我想大底就是要学会思考,不成为复读机。

以上关于历史观的表达,是我准备写这一系列文章的前提,我想将自己关于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生活的认知记录下来。说一说对原始族群、“邦联制”奴隶国家、“联邦制”封建国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国家的认知和相关知识整合。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关于历史的思考方向和资料。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的响声(1)—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