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养成读书习惯的重要性

手抄笔记

作者 I 西达雅

这题目乍看起来似乎要写一篇洋洋洒洒几万字的论文一样,然而我只是想要抒发一下自己对于养成读书习惯的一些看法。

毛姆在《毛姆读书随笔》中写到:

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


小升初的读书体验,是灵魂破壳而出的庇护所

我的自我阅读经验应该是从小考毕业开始,也就是小升初的那个暑假,那时候不过12岁,再往前的阅读经验基本上只有语文老师所布置的《作文月刊》《语文报》之类的学习辅助读物。

那个暑假,学习压力顿时清空,于是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

最开始是读小姨闲暇订阅的《知音》,一本满满的社会人生爱恨情仇杂志,现在想起还深觉得小孩看那么一本书有点可怕,杂志里头版经常是背后被一斧子砍死、情妇拖贪官下水、法医探凶案之类的文章,白天看了晚上都不敢入睡,非要把书丢到沙发下才安心,然而第二天又从沙发下翻找出来津津有味地看。

期间开始到图书馆办借阅证,借小说看。那时候对科幻小说比较入迷,借齐了卫斯理的系列科幻小说来读,十二三岁,正是满脑子逃离父母掌控,幻想美妙人生的年纪,看科幻小说给了我想象驰骋的空间,蓝血人、陨石、外星人……

整个暑假就是在这两种书中度过了。


初高中的阅读,是思想恣意生长的庇护所

初高中,思想成长飞速,开始看一些老师朋友推荐的书籍,最多的是名著。

那时候,小城里流行一毛钱读书屋,这种读书屋有书也有碟片,交了押金可以借回家看,每天只需一毛钱,非常的方便,后来去得勤了,没带钱的时候老板娘还会给我赊账。在这小小的读书屋里,我借阅了很多的国内外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高尔基的三部曲、老舍先生的小说,在想来,大部分书里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只图快活地读完了自己能借的书。

印象比较深的一册书是初中语文老师借给我的,《平凡的世界》,路遥的书,初二或者初三寒假,那个三十岁左右的女老师借给了我这套书,三本,整个寒假我看得津津有味,并且为主人公的命运心情上下起伏。

初高中虽说读书的选择更多了,但是来自升学的压力更大,每天都在无尽的学习考试中度过,还伴随着开始萌芽的青春懵懂,看过的书是否成为了烙印塑造今天这个我,我不得而知,但那个时候,因为看书,我没有去街边混混、没有去网吧打游戏,对于这样的效果,老妈显然是乐于看到的。


大学乃至工作,读书像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庇护所

大学期间,在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大概两百多本,涉猎了方方面面,比较多的是关于文学、心理学、历史学的书。

这个时间段读的书不再那么功利,更多的是探寻自己存在的意义,想搞清楚自己是谁、要干什么、能干什么。

毛姆说:

很少有什么娱乐,能让你在过了中年之后还会从中感到满足,除了玩单人纸牌,可以说没有那种娱乐比读书更便宜了。

确实是这样,年轻时候,钱少时间多的时候,花钱需要掰扯,需要掂量,读书,尤其是借书来读,是最省钱的方式了。直到今天,我仍大部分依赖于小城的图书馆,图书馆虽小,却也是读不完的书。只有某些需要收藏或是想读却找不到的书,我才会花钱买回来。

读书填满了少年时光,想想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有人说,你读过的书,会刻在你脸上。至今我看不出来自己身上是否有书卷气质,但不管怎样,读书的习惯是养成了。我没有太多爱好,养花花死,养鱼鱼亡,就读书这一点,似乎是最不需要费心力的,等到老了,依然可以受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养成读书习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