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穷查理宝典》遇上《思考,快与慢》

——非理性的错误决策

人的大脑是有惰性的,能不思考的时候就不愿意思考。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大脑深层次的决策原理,规避生活中的某些惯性思维取向,生活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峰终效应:影响评价的是峰值和结尾(过程忽略)如果我要看一个电影的时候,我首先要问这个电影是喜剧还是悲剧,也就是说我不管它的过程有多么的悲惨,最后这个主人公给我们呈现出的是否是一个完美的决结局,如果是悲惨的结局,我就不太愿意去看这个电影,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峰终效应吧。

大脑有两套思维体系:系统一和系统二

系统一运行无意识且快速(自动驾驶)

系统二有意识专注思考(正在悠闲散步的时候,有人突然告诉你,第2天有一个重要的演讲分享,就会让人停下脚步,认真思考)

系统一处理不了的问题会向系统二求助,生理表现是瞳孔放大;系统二运作会屏蔽掉其它信息,比如要求你数视频中的传球次数的时候,你会忽略掉里面是否有大猩猩出现?

认知放松:表现熟人效应、亲密关系的建立

启发性问题:用当下简单问题替代难以回答的复杂问题【更容易得出偏见结论】比如你是如何看待金融欺骗的?换成你觉得金融骗子该受到怎样的惩罚?

锚定效应:对事情做判断时容易受第一信息影响。如果在和别人谈判的时候,对方首先给出一个数字,这就等于是对方首先用一个数字锚定了你的价值取向,这在买衣服讨价还价时特别明显,但商家说这个衣服价值是200元,你就会在200元的基础上进行还价,如果你心里的预期价位是50的话,且有强大定力,你就可以对抗这种锚定效应。

回归均值:上涨或是下跌的现象不会一直持续,会慢慢回到平均值。当让所有的人背对着一个靶子投硬币的时候,多投几次就会发现,第1次投的特别好的人,他之后就不会投的很好,而第1次投的特别失败的人,他之后就会投的很好,这并不是两个人在投币之间的能力有强弱,而是他们本身就没有差别,发挥的好与不好的,顺序不一样,最终多投几次,只是让他们回归到了能力的平均值上。

事前验尸;事情还没有发生,假定结束,进行纠偏检讨,总结经验教训;杜绝过度乐观情绪。马云经常给员工开会,就讨论阿里巴巴是如何倒闭的,以此来规避自己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

前景理论:参考点不同,会有不同的态度

包括确定效应、反射效应和厌恶损失效应。当一个老板叫来两个员工,说你们是想要12天的假期,还是想要1万块钱的奖金,员工自然是两个都想要,最后决策不下,老板要求投币来决定投币之后呢,一个人是12天的假期,一个人是1万块钱的薪金奖金。两天后,老板再把这两个人叫到跟前,问你俩是否愿意换一下,也许你们当中有人会后悔。但这时候两个人都不愿意换,这就是厌恶损失效应。

禀赋效应:拥有一样东西,对该物品的评价比拥有之前会大大增加。比如一个人买了一张演唱会票,走到电影院门口的时候,有一个黄牛叫了更高的价格想要买下他的票,但是这个人死活就不愿意了,这本身是可以获得利益的一件事情,但是在那个时候他就不选择卖掉这张票,因为他觉得这张花费35美元买到的票,买到自己的手里的时候,就远超过了35美元。

心理账户:认知幻觉,非理性.假设有一种病毒会让600人死亡,提出两个方案。如果使用方案a可以挽救200人,方案b有1/3的可能是600人全活下来,而有2/3的可能是一个也救不活。这时候大家可能都会选择方案a。换一种方法来说,如果使用方案a会有400人死亡,方案b有1/3的机会是600人全部都能够活下来,这时候大多数人应该就会选择方案b。

也许这些深奥的理论,我们还不能够完全理解,但至少能在我们犯错的时候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本身也是一种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穷查理宝典》遇上《思考,快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