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寻找最美的自己】 1分钟的效率从哪里来? ——记录一个孩子从“拖沓”到“利落”的转变

【场景再现】

今天是周一,8:10分我走进教室,孩子们也陆陆续续走进教室,有的在整理书包,有的在自觉早读,还有的在找同学聊天。因上周五放学做了大扫除,所有的椅子都平放在桌面上的。先到的孩子已经把自己的凳子搬下来了,还剩下未到的孩子的凳子放在桌面上的。为了让8:20的早读尽快有序进行,我提醒了大家一句:“请大家把桌面上的椅子放下去。”我的声音不大,几个听清楚了的孩子立刻帮助身边的同学在放椅子。

这时,坐在第三大组前排的小石同学在我提醒大家的同时背着书包进教室了,前一分钟我还看到他刚走到座位上,等我稍微一转身,后一分钟就看见他在帮助第一大组的同学放椅子了。当时我很纳闷,这孩子不是刚走到座位上吗?难道是为了得到我的表扬,书包都没来得及处理好就去摆放椅子了?于是,我特意把目光聚焦在小石同学的身上,只见他把一大组的几把椅子摆放好后,就径直走到了座位上,拿起语文书认真朗读起来。我就站在小石的座位前面,眼睛一直盯着他的行动。好几分钟过去了,他一直在专注地读书,丝毫没注意我在盯他,我也没在他座位上看见他的书包。

看见小石严肃认真的读书样儿,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孩子如此大的转变。在上学期,小石每天几乎是踩着8:20的早读进教室的,进了教室把书包往座位上一丢,然后从书包里扯出一堆乱糟糟的书本,零散的题单到处乱飞,桌仓里面的书本也杂乱无序。这个时候,教室里其他孩子已经进入认真早读的状态了,唯独他一个人蹲在座位下慢吞吞地收拾书本,等他收拾整理好书本,再把书包放进书包柜里时,我们的早读已经过去一半的时间了。小石除了早上进教室收拾整理动作慢,下午放学收拾书包也慢,他收拾书包花费的时间比其他孩子多一倍。究竟是什么原因改变了这个孩子动作麻利不拖沓呢?

升旗仪式结束后,等我班班长做了上周的班级工作总结和本周的班级工作安排后,我邀请了小石同学分享自己发生改变的经验。小石略带腼腆,但又自信地走上讲台,开始了分享之旅:

“我进步的原因是因为爸爸对我说了一句话‘如果你改变了调皮和拖沓,就是最好的了。’于是,我就想办法努力改变自己。为了改变调皮,我下课都在自己座位上休息,要么看书,要么做作业,不再与同学追跑打闹了。为了改变我的拖沓,我想了一个办法。首先晚上我在整理书包的时候,先将书本进行分类,然后再装进书包里面,等第二天早上一走到座位,就有序地将书本放进桌仓,再把书包迅速放进书包柜里,这样就会为我从进教室到拿起书早读节省很多时间。”


【反思与收获】

小石同学的分享很简单,但是他的语言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却不小。我观察到,在小石分享自己如何改变自己的方法时,全班孩子屏息凝神,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台上的小石一动不动。那一刻,对于站在一边的我,内心既震撼有惊喜。我震撼于小石同学年龄虽小,但却是这样一个能够正确面对和认识自己的人,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思考自己如何进步,还能认真践行自己的思考;我惊喜于我接班才一个学期,努力打造的班级文化氛围已经让部分孩子悄然改变了。

对于带班经验,强抓班级孩子的行为规范教育一直是我带班的核心工作。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是单靠一套成熟的班级评价体系就能解决的,也不是靠老师亲力亲为蹲班就能解决的,更不是靠老师软磨硬泡的说教就能解决的。我个人觉得,班级文化氛围的打造,创建健康安全的教育环境,才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营养”和“土壤”。


对于环境的营造,我们很多老师有个误区,只关注物质文化的打造,忽略了心理安全的环境打造。在上个学期,因为小石收纳整理的速度慢,我要么默默地等待,要么告诉他如何收纳整理的方法,也会请其他同学帮助他,鲜少有对他批评教育。特别是放学的时候,一边是我要带领其他同学按时放学,一边是小石还有一堆小山似的书本待收纳。当这两者产生矛盾对立的时候,我选择了不出声音的先带着其他孩子放学,然后再返回教室守着他整理东西。也许是我的忍耐和宽容让小石觉得有安全感,他的身心处于放松境地,无紧张感,或许这样的氛围更能帮助小朋友的自我醒悟。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在重视孩子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孩子健康心理塑造,营造安全的氛围环境,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故事——寻找最美的自己】 1分钟的效率从哪里来? ——记录一个孩子从“拖沓”到“利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