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
译文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注释
1、信言:真实可信的话。
2、善者:言语行为善良的人。
3、辩:巧辩、能说会道。
4、博:广博、渊博。
5、圣人不积:有道的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
6、既以为人已愈有: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
7、多:与“少”相对,此处意为“丰富”。
8、利而不害:使在万物得到好处而不伤害万物。
9、圣人之道:圣人的行为准则。
个人感悟
这一章老子连续用了6个“不”:不美,不辩,不博,不积,不害,不争,来阐述道理。
01.不美言
在老子看来,真正讲诚信的人,不需要用巧言令色、花言巧语来伪装,自己是什么样子就展示什么样子。
自信心与真诚由内而外来散发,不惧怕任何人,也不需要用美言恭维任何人。因此他们总是有话直说,敢于说真话。
相反,越是内心虚弱的人,越是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热衷于溜须拍马,专门挑领导爱听的话来说,因此是用巧言、美言来获得好处。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更是说:讲话讲得越是冠冕堂皇,越是人格低劣。
因此,做人要做一个心胸坦荡的人,不热衷于讨好他人,也不用美言包装自己,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
第二:不辩解
老子认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行为良善的人不狡辩,狡辩的人不善良)。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庄子也曾经说: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曲士不可语道。
为什么先哲圣贤都是在告诫大家遇事不要争辩?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层次不同,与有些人是无需争辩。即便是争辩,也争论不出什么结果,徒劳无功而已。
所以真正的智者,往往是很孤独,他们从不做无意义的辩解。
正是懂你的人,你不用言语就能够懂你;不懂你的人,就算你费尽口舌,他也理解不了你。
所以说,做人不辩解,遇事不狡辩,做一个傲岸有独立人格的人。
第三:不博
老子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里博是卖弄知识的意思。
真正有学问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有真学问的。
生活中,那些话很多,处处显摆的人,往往都是肤浅无知的小人物;反倒是那些大人物,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们慎重言语,大智若愚,从不显摆。
所以生活中我们要脚踏实地,寡言少语,立足于本职工作,追求真正有智慧,多多学习,充实自己,做个内心强大又自信的人。
第四:不积
为什么说真正成功的人往往不积累财富,对外物没有太重的占有之心呢?
因为他们有自己追求的精神境界,对自己的能力足够自信,他们无需占有,依然可以随时开疆拓土,拥有自己的事业财富。
事实上,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富商巨贾,只要太重视积累财富,他们的结果都不会太好。
比如那些荒淫无道的帝王,比如那些贪官污吏,都是因为过分在乎积累财产,而没有什么好结果。
所以,做人要重视积累知识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地积累物质财富,主要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是不能去积累的。
第五:不害
“不害”指的是不伤害他人,不违背自然规律办事。
顺应规律办事,才能不伤害他人。
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就是应该遵纪守法,不逾越道德底线,不逾越规则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不伤害他人,也不伤害自己。
第六:不争
这“不争”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
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干自己应该干的事,不争不属于自己的利益。
这样心态自然平和,生活自然快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