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原来的题目是“空心病、价值观和死亡教育”,由徐凯文老师讲授。原想多了解空心病的成因和处理方法,没想学习到很多国家层面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做法和概况,最后的问答环节也简单介绍了空心病,还是很大收获。
徐老师先告诫咨询师不要照搬外国的理论生搬硬套。原因一,年代不同。原因二,文化不同。在实践中要了解国情,联系实际。
我们国家政府领导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史其实非常重视。徐老师因为是危机干预的专家被卫健委邀请做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案,除了徐老师还有很多其它的心理专家参与。因此有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和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
以下为讲座的简介。
儿童青少年有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 在情绪上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等问题。
* 在行为上表现为适应障碍,血液困难,厌学,网络游戏成瘾,甚至一些自我伤害的行为。
* 亲密关系上表现为亲子矛盾,师生关系矛盾的。
* 睡眠不足、亲子关系冲突、学业压力、同伴关系问题成为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1,宣传教育比起心理咨询更为重要。内科疾病很多都有心理因素。
2,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这个心理健康环境包括家庭小环境、学校中环境、社会大环境。
3,学校要主动促进学生生理。健康足够的睡眠非常重要,每天与同学家人沟通交流15分钟,每天至少一小时体育运动。
4,学校主动关爱重点人群,例如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留守儿童、残疾、遭受校园霸凌的学生。
5,提供更多的社会公共资源。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及12320公共卫生热线
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
6,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各级各类学校建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中心等。高校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
经验:
1,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
原来中国的自杀率是美国的两倍,现在已经差不多了。2012年数据,中国大学生的自杀率10万份之1.24,同龄人是10万份之4~5,美国大学生是10万份之6~7是中国的5倍,但美国的投入是中国的10倍。
美国高校的咨询师都经验丰富,水平很高,比中国多得多。但是只是建个咨询室,等学生上门。
中国会给入学大学生做测试,掌握情况。每个个案出现自杀情况由专家组复盘,吸取经验教训。干预到点,对学生的帮助很大。学生是被动人群,依赖家长,家长就是他们的环境,学生一般不主动,所以学校主动才有效。
可能中国的方式会牵涉到伦理中的双重关系。咨询伦理为了有效助人,来访者利益大于一切,而生命是所有利益的基础。因此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打破一些规则。
2,将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
人人可当心理救援,人人都应懂一些心理知识。
困难和解决
1,要进一步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儿童青少年的问题往往源头是成年人和学校环境,家长及心理不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心理,健康学校的压力,教师的压力,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层层传递给孩子,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就很难保障。
2,要进一步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工作,消除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偏见、污名和歧视,以促进求助行为。
问答环节:
1,自杀传染和模仿
中国儿童青少年有过自杀想法的比例达20~30%,有尝试过自杀行为的比例1~2%。自杀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不适宜过多报道和细节描述,以免模仿传染。被传染吸引的通常是有尝试过自杀行为的青少年,看到自杀的时候不仅是模仿,而是认可。高危的年龄是18~24岁。
2,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不要把二三十年前的经验搬到现在自己孩子身上。物质丰富的时代需要更多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的精神粮食,最好的爱是陪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在有需要的时候沟通交流。尊重孩子,尊重他的自主性。不要成为应试教育的奴隶,应试教育的帮凶,努力处理好自己的焦虑,不传导给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3,溢亡,学生冷漠?
可理解为急性创伤的否认期是自身的防御,会持续48到72小时。有时候太小的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要找清楚原因。
4,孩子空心化怎么办?
1)不能停留在症状情绪的关心,而是提供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2)空心化的原因,应试排位、不断被评价、不断自我否定。摆脱对分数的评价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