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阅读法》:碎片阅读,你真的会用吗?

读过了一年的书,懂得了那么多的读书法,哪一种最虐你?

千人千回答,我的答案是碎片阅读法。

尤其是再读《洋葱阅读法》,对照着碎片阅读这一章,更是感觉在自己的读书践行中,缺失最多的就是碎片阅读。

忽略了它的小,也忽略了它的强。

作家比彻在每天等待开饭的 碎片时间里,读完了12卷的《英国史》;翻译郞费罗在每天等咖啡的十分钟,点点滴滴完成了《地狱》的翻译。

碎片阅读虽小,却能支起一片天。

那么在这片被支起的天空下面,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呢?


01 认识碎片阅读

《洋葱阅读法》:中说:碎片阅读实际上就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以自己碎片化理解的方式去学习碎片化的内容。

碎片阅读的“碎”体现在三个方面:读书的时间是碎片的,读到的内容是碎片的,理解也是碎片化的。

碎片阅读也正因为它的碎小而变得灵活,三五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阅读,阅读的方式都由自己掌握,是以自己为中心,很自由的阅读体验。

自己的阅读,自己说了算,这样简洁的概念,让人一眼万年,一下子就喜欢上这种碎碎不急的感觉。


02碎片化阅读的三个步骤

碎片阅读的概念虽然简单,但要效行起来,则需要一步一步脚印,轻率不得了。

碎片化与阅读关联上,它就不再是简单的碎片了,它最终是要为阅读服务的,而只要是阅读的行为,就少不了阅读的三要素:输入、思考和输出。

第一步,用提炼的方法完成输入的过程。

读书需要时间。

每个人的碎片时间都很多,但不一定是都可以用来读书的,也许你会安排成小睡、健身、回信息、画画等。

这就需要自己对自己的碎片时间进行定位,哪一些可以用来看书,是睡觉前、地铁上,还是排队时,或者开会前。

此外,还需要明白在这些碎片的时间里读什么?

郞费罗在每天等咖啡的十分钟里只读一本书《地狱》,多年的积累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

我的一位同事,每天坐班车上班时也只做一件事,背单词,几个月以后职称英语考试顺利通过。

以上两个案例都有明确的碎片时间,和碎片阅读目标,日子久了成功的概率很大。

有时候,碎片阅读也可以不需要太多的逻辑要求和目的要求,随意刷到的一篇公号文章、一篇新闻,一张图片、一本书里的一个章节等都可以。

只要是这些内容能够有一两个点打动自己就好,重要的是要把这一两点记录下来,千万不要一扫而过。

因为它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后面的步骤之中。


第二步,用思考完成碎片的链接。

人大一位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反对碎片化阅读,我只是担心,你读了些只言片语就自以为了解了整个世界。

阅读的价值永远不局限在一本书、一篇文,即使把书背下来,应用不到实践中,对个人的生活产生不了影响,那只能是“书呆子”的阅读。

出口成章,却做不成事。

所以,碎片的输入要跟自己产生关联,加上我们自己的标签,才是真读书。

阅读时间可以碎片,知识可以碎片,但与世界的链接不能碎,多思考践行才是阅读的真正价值。

第三步最后用融合完成碎片的输出。

独木不成林,碎片输入再靓,也是井上一块天。

如果能够将碎片时间整合到一个目标上,比如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每次读5分钟的美文,甚至是早中晚各一次,天长日久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碎片阅读提炼出的成果,如果进行再加工、组合、创新,那就是另一方广阔的天空,这就像是搭积木,一块一块的零件最后能够成为什么,全取决于个人的创意。

本书作者彭小六就是碎片阅读的受益者,有一天他读到了一张个人品牌的漏斗图,大受启发,结合自己的经验,将头脑里的各种零散概念重新组合,形成了自己的一张流程图,成功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写在最后

读屏时代,碎片阅读是很多人应用比较多的一种阅读方式,有些人通过它达成了自己学习的目标,有些人却停留在了时间的流逝上,碌碌无为。

究其根源,就在于只知道碎的东西轻便,却不知道碎的东西是可以整合的,同样的几颗散珠,可以串成一条项链,也可以串成一片叶子。

如果你懂得了提炼、链接与融合,或许还可以串成一片云彩。

谢谢阅读,我是格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洋葱阅读法》:碎片阅读,你真的会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