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有滋有味过大年

文/汤小亖

新年到来

01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时光似流水消无声息地流逝,一年一度的团圆佳节又飘然而至。静立窗前,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那封存已久的思绪纷至沓来,萦绕心间,挥之不去,带着我奔向那欢快的时光......

02

一进腊月,年的味道就开始变浓了,家家户户开始囤积年货了,当然最鲜明的应该就是杀年猪了。那时的岁月还没有如今遍地的生猪养殖场,更多的是家里年初喂养一头猪崽子,平时用打面留下来的麸子及剩饭剩菜拉扯。

猪不大,可能一百七八十斤,但杀猪可是个大事。左邻右舍都来帮忙是必须的,几个壮劳力将猪挤到角落里用绳子把四肢捆的紧紧的,抬到一个门板上固定好,摁紧,这时候经验老到的杀猪匠拿出那早已磨的明晃晃的杀猪刀,给了它最温柔却致命的一刀。

东家是不舍得将整个猪全部留存吃的,几个亲朋好友一家分几十斤,都能过一个肥肥的欢庆的大年。

03

腊月二十一,我们称之为“花花集”,这一天,集市上年货的种类已经琳琅满目,吃的、喝的、玩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

花花集

大量的年货开始往家里搬,成捆的葱,成袋的萝卜,成筐的干菜,一种种,一样样,齐齐全全,瓜子糖块更是其中标配。

过年穿的新衣服,更是我们的重头戏。老爸老妈带着我们兄妹三个,在集市上挑来选去,选选款式,砍砍价格,其乐融融。

印象中最深的一件童年的新衣,是一套西服,我和弟弟一样的西服,西装革履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一定帅呆了吧。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新的的一次预演。“二十三,炕火烧”,这是一个惯例,年年少不了。

三两家用一个新盘的土灶,前面是一个平底锅,后面是一个普通的锅,但里面铺了厚厚的细沙用来慢慢烘烤。一大早就开始忙活,揉面,将拌好的调料均匀的揉进面团,切面团,擀面饼,不一会香喷喷的火烧出锅了,前几个总是存不住的,你一个,我一个,吃的不亦乐乎。

04

年越来越近了,连空气中都开始弥漫着喜悦的气氛。

“二十八,贴画画”,年画对联是新年最有力的烘托,是喜庆的代言者。最有特色的就是满堂春了,一张红纸上,写满了“春光满园、身体健康、五谷丰登、出门见喜”等美好祝福,小心翼翼的裁开,每一张都有它最好的归宿,都有我们对未来美好的祈愿与祝福。

贴春联

除夕当天上午,开始准备年货的最后准备。将早已腌制好的鱼块、莲菜用淀粉糊糊拌匀,开始轰轰烈烈的一道硬菜的制作。

油滚了,用筷子将拌匀的食材一块块溜进锅内,炸至金黄色方能出锅。第一块,是不属于我们任何人的,应放在灶前,供给灶王爷享用。

最后炸的是花生米,出锅趁热,撒上盐巴,这是一个必备的下酒菜,简单但不失美味。

中午,新年其实已经开始了,你听,门外鞭炮声已噼里啪啦交替不绝,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溢着喜悦,这是劳动了一年的人最安享的几日时光。

05

除夕之夜,迈着欢快的脚步来了,这是一个不眠之夜,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新年守夜,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

这一晚,是欢乐的海洋,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疯啊,跑啊,跳啊,无拘无束。大人们也是笑着,聊着,笑着。

大年初一,我们有个良好的传统,给村里长辈家家户户拜新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一天起床很早。

天不亮,爸妈已经点燃了长长的鞭炮,这是起床的号角。一咕隆窜起来,从头到脚穿上崭新的衣服,迎接新的一天,新的一年。

天微微亮,门外已经有声音传来,那是新年的第一声祝福,“新年好啊”。“好,好,好,新年好”。

拜年从爷爷奶奶家开始,一进门大声喊“新年好啊,奶,新年好啊,爷”。一声声问候,一声声祝福,那是最朴实,最真切的情意。

每到一家,每一声“新年好”,都似刻在骨子里,永生难忘。

06

走亲串友过大年

“初二去舅家,初三去姑家,初四去姨家”,老传统指引着我们开始了过年最庞大的走亲访友,这是亲友间最友善真诚的交流,全然没有如今的应付了事。

那年月,并没有什么好礼品。集市上买的果子(一种甜的面食点心)、白糖,回家一包包的重新包装(按照每包一斤的标准),这就是走亲访友的情意。

礼虽不多,但情意绵绵,每一家都是热情款待。每到一家,聊聊近况,唠唠家常,其乐融融。

亲朋好友一一到访完毕,年味就已散去了大半。

大人们开始准备新的一年劳作,我们也要开始完成新的课程,人生也开始了有一个新的循环。

07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我早已买了回老家的车票,尽管跨越千里河山,我也一定要回老家,陪家人欢度值得我们永久回忆的每一个新年。

#羽西X 红蕴新生#

羽西X万元现金红包征文 | 你还记得儿时的年味吗 -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年味||有滋有味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