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上刷到了一条新闻:14岁的孙子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爷爷。
让人震惊又痛心。
事情发生在江西南昌。
据爆料者称,1月15日,14岁的孙子江江(化名)在家里玩手机,到了吃饭时间,爷爷喊江江吃饭,无果,于是爷爷收了江江的手机,两人之间发生了口角冲突,江江杀掉了爷爷。
14岁的江江,和爷爷奶奶在江西生活,父母在北京打工。前两年,因为要上网课,于是父母就给江江购买了一部手机,此后,江江便开始痴迷于玩游戏,脾气也愈发暴躁。经常会因为玩手机而耽误吃饭时间,休息时间,学习更是一落千丈。对谁的劝说都听不进去,一直发展到辍学。
辍学待家后,奶奶曾找过同小区开手机店的邻居,让江江去打工,学一门手艺。可是江江也没坚持到一周就不去了,此后,就一直钻在家里,沉迷手机之中。
1月15日,就发生了这件惨事。
14岁的孙子为何杀死自己的亲生爷爷?
2
虽然我们无法还原当时冲突的具体情形,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出,如果自己家里有个孩子整天玩手机,连饭都顾不上吃,你会怎么做?
愤怒。
尤其是现在还因为玩手机玩的学也不上了。你又会怎样?
火上浇油。更加难以控制的愤怒。
在愤怒之下,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会失去理性。
打、骂、抢手机、摔手机......
冲突之下,伤害难以避免。
这个案例中是孙子杀了爷爷,还有孩子跳楼自杀的......
难道必须是其中一方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是死亡,才能作为事情的收尾吗?
相信,这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想要看到的结果。
我们要怎么办?
3
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
美好的,不美好的,每一样都融合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没法选自己喜欢的,也没法剥离自己不喜欢的负面情绪。
我们常说,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说,“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
这一刻,我怎么了。
『我生气』——不是那种冲昏头脑被生气裹挟住了,整个人都变成了“生气”,那样很容易做些让自己后悔的事,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
这是我们常说的“气头上”。
虽然我们也常劝别人“谁谁谁在气头上呢,说的话别当真。”
可是,怎么不当真。
这句话劝别人好使,放在自己身上就不好用了。
虽然是那个生气的瞬间不受理智的控制,但被攻击的人受的伤确是真实的。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
这一刻,我生气了。
我真的生气了。我可以感觉到身体里的怒火在乱串,可以感觉到血液在狂奔,就快冲到脑门爆发出去了,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四肢都在颤抖,一种攻击的冲动在头脑里盘旋。
我可以感受身体里这些的变化。
生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气的行为。如果我们就依着自己的原始冲动攻击出去了,那谁也料不到后来会发生什么。
所以,我们需要留给自己内在更多的“工作时间”。不能血一上头,言语和四肢就立刻反应。
我们需要在内在多问问自己“我怎么了”。
为什么此刻我会如此生气?
他说了句什么/做了什么引发了我的怒气?
我认为他的什么观点碰撞了我的哪些认知?
他的哪些行为非常令我无法容忍?
此前有过类似的感觉吗?
我的那些“认为”是从哪里来的?
......
只有能给自己更多“停顿”的时间,才更有可能去思考些问题,甚至是离开,彼此冷静,而不是“兵戎相见”。
4
对孩子的关注。
虽然我们有着十分合理的借口“忙”,而用着各种方式忽略了孩子。
尤其是留守的孩子。
在孩子成长阶段最重要的陪伴是父母的,虽然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不一定能够做到。因为现实有着很多的“阻碍”在阻碍着我们这样做。
可能,在这样的互动之中,最失望的就是孩子了。
因为孩子会“变着法儿”地引起我们的关注。
有可能是做优秀的孩子,样样都出色,就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
有可能是做一些出格的事,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有可能会逃避到另一个让自己有成就感的空间,比如,游戏。
5
游戏里的时光确实比现实有趣的多。
游戏上手不难,奖励及时,对孩子“坚持”玩下去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游戏里,孩子会有“屡败屡战”的自信,一定会通关,一定会达到某一成就,现实中却很容易被打趴下就站不起了,为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的现实生活会和游戏世界相差那么多呢?
为什么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不到的“自我价值感”、“成就感”,在游戏中就可以获得呢?
我们总是说担心孩子手机/游戏上瘾,我们害怕孩子手机/游戏上瘾,当我们一旦发现孩子有手机/游戏上瘾的苗头的时候,我们做了些什么呢?
软硬兼施的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苦口婆心、没收手机,断网断电、连打带骂......
有没有意识到,或许我们在孩子逐渐失控的机车上反而加了速?
虽然,我们没错。让孩子远离手机,网络,没错。
只是,结果,不一定会是我们想要的。
如果,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只能越来越多获得“你不行“、“你不好”的认知,如果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成就感”只能从游戏中获得,那想让他远离游戏,不要沉迷,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6
当一个孩子沉迷手机,沉迷游戏,不是孩子出了问题。
是我们整个家庭系统出了问题。
只不过问题集中表现在孩子身上。
所以,尽量不要集中全家火力攻击问题之处,而是我们一起改变,调整整个家庭系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