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交互式培训》(2)跨越局限:自洽逻辑下的自我破局

老子《道德经》里提到「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话也体现了,在大千世界下,如果用人类的语言,能够说出来,说清楚的事情,都必然存在着它的不完备。

亦即只有从不存在的角度来看,反而能够证明道本身,如同暗物质,用不存在证明了自己存在。有理数用无法自洽,证明了无理数的存在。

往往那些真正的真理,都不是人类语言可以阐述清楚的。如同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证明了有自然数系统的公理系统是不完备。

当我们愈想用几条确定性公理,解释无理数的宇宙,那么证明有理存在的假设,本身就是不存在。

例如,当自然数的公理系统中,只存在有限的公理,那么就一定会存在某些命题,你不能用这些公理来证明它是对的,同样也无法判断它是错的,

也就是,命题本身的验证过程,根本就不存在。

一但理解了这一层道理,学习这一件事情,就不会有所谓的「终极真理」。因为它是在不断「变化」和「适应」的过程。

学习设计者本身,就需要意识到「语言的局限」。

我们不仅是帮助学习者学到,更是协助跳脱既有框架下的认知世界。


01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认知框架下的改变

既有认知下的世界,往往会让人类认为这是世界的全貌,也就看不清宇宙是借下的大势之道。

反之,当人类接收讯息的时候,能够掌握那些大势下的趋势点,就能够看到真实世界下的不完备。而这些不完全的面貌,才是证明未来趋势的潜在价值。

例如,当一位新手的围棋者,跟专家期的围棋手,两者在下期的时候,所看到的细节会完全不同。前者往往只会看到当下的未来可能;后者则会看到,那些大家都认为可能背后的不可能。

同样都是接收讯息,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认知世界。这一切就来自「观察视角」。一个是看到确定性,一种是看到「不确定性」。

《黑天鹅效应》书中就出了真实世界下的不确定性,往往那些不确定性,在短周期下来看是偏离世道,但是拉长放到宇宙格局来看,它就是世道的必然。

对于学习设计者来讲,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层级的人,给予相对应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的源头,就是「变化」,让学习过程,不是确定性本身为主导,而是唤起学习者对于不确定性的追求。


02愈确定,愈需要「跨界的不确定性」

怎么让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加,创造学习者认同,并且接受不确定性,让

所有能够用文字表达清楚的事情,都必然存在文字无法触及到的情况。例如,当你进入到一家企业时,立即收到公司里的员工教战手册,厚厚的一本

,并且要求把每一条逐一地看完,了解后就能够应付公司内的任何问题。

但真实情况,都会与文字上的产生一定程度的冲突点。也就是有「模糊地带」,它不是用绝对对与错,二元形式上就可以绝对证明。有可能在证明本身,就有可能是一种不存在。也就是议题是否有被验证的需要,验证的本身是否是真实的存在。

可是当全部都以不确定性来作指导,必然会让整个执行过程停止,因为任何事情与决策都一定存在不完美。

所以,怎么掌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比例。这就要从认知一个人对于这某领域的熟悉度。

当一个人愈熟悉某领域的知识、技能,与相关的确定性事务,这时个人对这领域的「确定性世界」以建构起来,也就是个人的认知世界,但认知世界也有它的局限框架。

要突破这种认知框架,有的人就提出「跨界思维」来学习。好比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提到「思维模型」的概念,一个人一生中,决定他能够走多得多远多长,就来自一个人拥有多少「思维模型」。

例如,经济学、工程学、政治学、文化学、历史学等不同领域下,都会有他们的认知世界,每种世界都会有最根本的本质性思维,就是「第一性思维」。


03知识内容的交互设计

人类大脑在接受讯息时,都会自动判断这些讯息要不要记住,能否被记住,是因为我们主动来记忆。这边就要从人类大脑的学习模式来检视。

学习模式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在进化,因为我们知道这些讯息对学习者是重要的。 《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对于人类会主动去关注某种事务,有两个切入点:

其一:意义

期二:改变

当这些讯息进入到大脑后,基本10-15秒就会从短期记忆区给消除,换言之,内容能不能有效的被接受,并非是接受讯息的载体,而是内容是否被组织与设计。

多感官学习可能不是强化了学习,反而是增加了学习杂讯。可以说,要让学习内容有效的被记住,被提取。

要让短期记忆,前进到长期记忆,传递的内容被设计,才能让学习者知道。

通常传递讯息最准确,精准的方式,那就是透过「文字」来表达,透过一段文字,你可以清楚知道这些内容所要传递的概念、认知,知识点。这就是所谓的「陈述型知识」。

然而,还有一些知识概念,需要经过一段又一段的阶段行为来产生全貌的概念,也就是「程序型知识」。

当技巧型的知识要设计时,如何从程序型知识,转向陈述型知识,并切通过体验学习,让学习者接受到的陈述型知识,转向个人经验下的程序型知识。

两种之间的转换并非是对里面导向,而是交互式的知识连结,让大脑提取记忆点时,不再只是硬背一个单点的记忆,而是联想式的知识提取。


04不确定下的价值观导入

当我们厘清了两种类型的内容型态后,就可以针对目的与想要达成的结果来做设计,把内容重新解构,拆分设计前后可能面临的挑战。

并且在确定性的内容置入后,进一步从「不确定性」角度来设计可能发生的内容。

这种不确定性,是人类文字语言无法有效阐述出来的道理,但却也是决定学习成效的核心。

这个道理,源自文化价值观,一群人相信什么,在面对不确定性发生时,就会依据这些价值观,来作为选择的判断。

但是广泛性的价值点,很容易让人不法掌握,因为模糊范围太广泛,所以价值点的传递需要有方向,但却有不能有确定,只有在这样的模式下,人们学习到的内容,不会只是同样的认知,而是符合组织精神与价值观的内容。

人类永远有跳脱文字下的认知系统,因为我们永远都有意会到不可言语的道。因为世界的真实,都是符合不完备。好比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最终的推论:「我们永远不能发现一个万能的公理系统能够证明一切数学真理,因而不能证明任何谬误。」

你可能感兴趣的:(475|《交互式培训》(2)跨越局限:自洽逻辑下的自我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