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方就圆”通达人性的最高境界

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有了天圆地方之说。而人立于天地之间,人道的玄机也就隐藏在这方圆之间。老祖宗的做人智慧就藏在“外圆内方”这句话中。简单四字能做到者从古至今真是少有人,尤其至今社会风气崇尚自由个性,做自己,相比外圆,内方显得更重要些。


也有人不赞同,那在我们小的时候,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受的教育都是做人要善良、正直,诚实。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却发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善良被人欺;正直被排挤;说真话就是傻冒,相比外圆的处世圆滑会说话的人好处全拿到,步步高升。我们纯真的梦想开始在现实的无情中碰得粉碎,于是我们犹豫、彷徨,怀疑我们所接受的思想,怀疑自己做人还坚守着“方”是不是很傻气?


可没有底线的人或民族是可怕的,亦是可怜的。没有方,世界便没有秩序,便失去约束。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一个军队有自己的纪律条令;一个企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一个家庭有自己的规矩习惯;一个人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这些都是”方“。这种“方”犹如一个大厦的钢筋水泥结构和一个人的骨络,是大厦和身体赖以存在、支撑和站立的基础,这就是“有圆无方则不立”。


一个民族、一个人为人处事,只有圆,没有方,处处“打太极拳”,讲话态度不鲜明,让人摸不着头脑,模棱两可;行为上不果断,犹犹豫豫,则让人觉得过于圆滑,没有个性或缺少魄力,很难真正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魏王攻陷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


宴席之上,魏王问文武百官:“你们说我是明君呢,还是昏君呢?”


大多数官员都是趋炎附势之人,纷纷说:“大王当然是一代明君了。”


正当魏王飘飘然时,问到任座,正直的任座却说:“大王是昏君。”


魏王如被泼了一盆冷水,问:“为什么这样说?”


任座回答说:“大王您获得了胜利,攻下了城池,没有按功劳分给您的弟弟,而是分给了您的儿子,可见您是昏君。”


魏王大怒,马上下令,将任座赶出去听候发落。


接着问下一位臣子。这位大臣说:“大王是明君。”魏王心中暗喜,忙问:“为什么这样说?”


这位大臣说:“古人经常说,明君的手下多是些直臣,现在大王手下有像任座这样的直臣,可见大王是明君!”魏王听后,立刻把任座重新请回来赴宴。


故事里大多数官员是“只圆不方”的人,没有原则,没有操守,属于世故小人;任座则是“只方不圆”的人,说话不看场合,让对方下不来台,这样的人难免受到挫折,被人穿小鞋,甚至招来杀身之祸;那位大臣就是“内方外圆”的人了,既没有抵触对方,又帮别人化解了矛盾,让对方很受用。


做人处世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只方不圆,必将碰得头破血流,处处有碍。讲究说话的方式不是圆滑,你想想面对努力却没取得好成绩的同事向你请教,你说我早看着你那样做就知道一定会失败,可谁知道你愿意不愿意听呢?你下次就该这么这么做,巴拉巴拉说一堆。你虽帮了他,可能他不但不领情还记恨了你,想着原来等着看我笑话呢,哼哼。。。


你若换成这样说:“我看过了你怎么做的,觉得问题不大,你看看这样这样修改怎么样?”可能又是一种结果了。


还有人觉得我就烦人说假话,一副假惺惺地样子,什么都为别人好,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自己说话直,也让别人说话直,否则就是假。为人处事死守着一些规矩和原则,毫无变通之处,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则流于呆滞和拘泥,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但是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只圆不方,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然会使别人心生疑虑,处处提防,阻碍自己的发展。


因此人这一辈子大多在内方与外圆之间做平衡,追求那个做人的至高境界


你看那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在方形的容器里就是方的,在圆形的容器里就是圆的,这就是“随方就圆”。它才是智慧与通达的成功之道。随方就圆作为古人做事的智慧,指的是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既勇往直前、坚持原则,又灵活变通、圆融自如。


方,是一种做人的原则;圆,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善于做事的人,会把那“口”字变成圆圈,留下一个圆满的结局;不善做事的人,事后只会留下一个缺口。


放到具体环境里,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充实自己的学识,加强自己的修养,做一个有内涵的人。学识和涵养是“外圆内方”的基础。有了知识,有了技术,有了底气,才能做好“外圆内方”。真正外圆内方的人,外表非常谦和谦虚,实际上子里头有非常坚定的东西,有种信念。外圆内方的表现就是在处理事情,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处变不惊。这既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外圆内方的修养的必然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方就圆”通达人性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