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是怎么产生的?——《白鱼解字》读书笔记

《白鱼解字》这本书是流沙河先生研究汉字的专业著作,但内容通俗易懂,文笔严谨又生动有趣。既适合对汉字感兴趣的普通人看,也适合从事汉语教学的专业教师看。

看了这本书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对汉字源流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修正了当年学习《说文解字》时得到的有争议的知识,更让我感受到了“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首先,受所搜集资料的局限,任何作者都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在许慎所生活的年代,只能看到金文和篆文,还没有发现甲骨文,所以许慎在解读造字原理时按照篆书的写法进行解读的。这对于那些甲骨文和篆书差异不大的汉字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可是对于篆书变体较多的汉字来说,极有可能解读失误。比如:许慎在解释“就”的时候,说是从京从尤,意思是高。但看甲骨文,左边是食,右边是人,意思是“就餐”。

这又让我想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所说“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是呀,因为历史资料的不完整,现今我们称呼的很多名称也许都是以讹传讹,再也无法知晓他们最初的意义和名称了。

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警察一般都会尽可能地搜集所有能找到的证据,然后再根据证据求证,以免出现冤假错案。作为普通人,我们得出的结论也许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要防止自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得出结论之前一定要搜集足够多的资料,尤其是在给别人定性的时候,更不能凭听来的三言两语下结论。

其次,受时代背景、个人知识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在封建思想影响深刻的年代,《诗经》中歌颂男女爱情的诗歌会被解读得风马牛不相及;在阶级斗争年代,读者解读任何文学作品都会往阶级斗争方面靠拢。许慎在解释“星”这个字时,用当时东汉人的宇宙观来解说“万物之精,上为列星。从晶,生声。”因为在中国古人看来,华夏的星空乃是人间事物的天上版本。当然,作为语言学家,许慎先生也常常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得出超时代的结论。这是作为语言学家最为重要的品质。

再次,每一种方言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要注意方言的保存与延续。流沙河先生在做汉字探源时很多地方使用了自己的方言,如果没有方言做基础,他的著作不会写的这么生动,很多汉字的源流也就再也找不到了。现在普通话推广成果越来越显著,边远山村的孩子也从小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是方言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有他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也要鼓励孩子从小既说普通话也说方言,不要等将来需要用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会说方言的人。

最后,作为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师,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教学生识字,更要能讲出背后的字理,激发学生探寻汉字奥秘的兴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肩负着祖国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任,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语言文字有深刻的认识。

当然,任何的解读都必须有理有据。如果教师自己不懂字理,在教学中以自己的主观臆断为准绳,并且传授给学生,会误人子弟。这倒不是说让老师完全背诵书上的内容,毕竟,就是语言方面的书,解释也是众说纷纭,作为教师,除了要了解各家的说法,更要有辨别的能力,找出最正确的说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当他们遇到各方说法不一致的问题时,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判定自己选择接受哪一种观点,或者哪一种都不接受的话,自己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多读书,看到书中讲的不一致的地方,停下来思考,判断各方观点的合理处和不合理处,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我想这就是批判性思维产生途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批判性思维是怎么产生的?——《白鱼解字》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