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突发心脏病去世。
去世后,巴金曾写了一篇《怀念从文》的文章,提到了沈从文去世后,报纸上除了新华社的简短报道外,其他都没有悼念文章。
这年的夏天,瑞典文学院打电话给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说中国有个叫沈从文的作家,被提名了诺贝尔文学奖,问沈从文是否在世?
电话这头说:“我们不知道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个人。”
后来,一个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说:“如果沈从文没有逝世的话,他当年就会得到诺贝尔文学奖。”
沈从文,没有引以为傲的求学经历,早年甚至连标点都不会用,他又是怎样留下传世的著作呢?
特别是他的中篇小说《边城》被译为多国文字。据他的学生汪曾祺说,有个华侨看了这个小说,都想到中国寻找这个茶峒的地方。沈从文获得诺奖提名,也是因为这部小说。
但沈从文的写作之路,并不平坦。近期读《从文自传》这本书,这是沈从文唯一的一本自传作品,写了他20岁之前的那段日子,让我们看到充满焦虑和痛苦的岁月里,一个文艺青年的坚守。
01 青少年时期的他,经常逃学,从大自然中学习生活经验
1902年,沈从文出生在湖南凤凰县的一个军人家庭。
他的父亲曾经做过贵州提督,参加过南昌起义。沈从文从小被寄予厚望,他的家人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将军。
但是上私塾的沈从文,并不安分上学,他在一个张姓表哥的带领下经常逃学。不仅如此,他还学会了说谎,对学校和家中说着不同的谎言。
为着体验社会中新鲜事,逃学成为了他的习惯。
为了不被人发现他的逃学,他经常将放书的书篮藏在土地堂里的神座龛子里,逃学去看大千世界。
他“跑到十里八乡场上去看牛马牲口交易,看摆渡和打铁,看打鱼榨油和其他种种玩意儿,从生活中学到的永远比从旧书本子的,既有趣味又切实有用得多。”
他从逃学中感受着大自然,学习着生活技艺和经验。
这时候的社会,是世道纷乱和时局变动的。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后,城防军经常到乡下抓人,每天抓来一百两百,大部分是四乡的农民,因为人太多,不能全部都杀掉,竟然根据掷竹签决定谁被杀,谁被释放。愚蠢残酷杀戮影响了他一生。
但他越来越放肆的逃学生活,家人对他越来越失望。他的母亲想不出好的管教方法,正好军队招预备兵,就让他从军。
这段无所约束的生活,引起了他对自然的好奇,也激起了他对生活的思索,为他以后湘西生活的描绘打下了基础。
02军队中的他,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开始写作之路
高小毕业后,沈从文走进了军队,在一个“官军为名、土匪为实的土军阀部队里”当司书生。
由传达室到办公室,每个地方都亮着烟灯,他同事经常把活推给他。于是,他在亮着烟灯的大厅里,每天写着催烟款查烟苗的命令,周边是吸大烟的同事,一个个终日躺在床铺上,被烟毒熏得像“烟腊狗”一样。
他经常陷入孤独境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为了排解情绪,表达思想感情,沈从文开始学写诗歌,特别是学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也开始阅读《聊斋志异》《镜花缘》等书籍。
碰巧他的一个亲戚卸任县长后,住在古庙里,有半房子的书籍,特别是狄更斯小说和林译小说,沈从文经常借阅,这些书籍对他影响很大。
他慢慢地开始写旧体诗,一年半时间写了200首。
除了在书籍中获得力量之外,沈从文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教育更多,特别是河街和河码头发生的种种。在这里,他体验到了梳子、骨牌等小手工业者的技艺,了解到水手和专门接待水手的“暗门头”之间情谊以及其他码头上的事情。
沈从文对生活意义追求与同事越来越不同。正如他自己说的:“虽同在一处,已显明是两种人,对于生存意义的追求全不相同,决裂是必然的。”眼前环境使他有窒息感,他在寻求一种突破,找寻一种出路。
当时,给他看书的亲戚是一个开明知识分子,主张年轻人应该走出去受教育,去锻炼。
这时候,“五四”也冲击了这个边塞小城。新文学期刊和学习风潮来袭,使沈从文重新审视环境和自我,毅然与过去决裂,离开了家乡,走进了北京城。
03京城中他,新起点的艰难和执着,全身心投入写作
初入北京的沈从文,面临生活和写作的双重考验。
在生活上,怎样活下去是他首先考虑的问题。
他住在由湘西人建立的酉西会馆里,因为可以免去租金,这解决了他很大一件事。他经常到朋友处轮流吃饭,在寒冷的冬天只有一件破夹衫御寒,手脚都冻肿了。
不仅生活困难,写作投稿也经常碰壁,无出路,甚至被羞辱。在一次集会上,有个编辑将他的作品摊开,说是某某大作家作品,随后将作品揉成一团丢进了纸篓里。
就算投稿成功了,他第一次投稿的稿费仅为三毛七分,每月最高稿费也不超过十元,根本无法维持生活。这个时候的沈从文,主要依靠朋友和老乡的资助生活。
因为文学基础差,他在北大当旁听生,他曾考过燕大国文班,竟然考了个零分。
就算在这艰苦条件下,他对学习写作是始终不渝的。
能够到手的作品他都去阅读,读书范围很广,从看书中学习翻译小说的作品组织和表现方法,也从中国唐宋小说故事学习文字风格、作品结构和思想表达。
沈从文对写作抱着长期主义和乐观学习态度,从不计较一时成功或失败,第一个作品的发表是在他被拒稿百回后,日常修改五六稿才发表一个作品。
他在文章中说:“准备三十年、五十年把可用生命使用到这个工作上,尽可能使作品在量的积累中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而且他写作的目标不是成为伟人、作家,而是尽一个公民的责任,为文学革命出力。
在这种素朴的学习态度下,他把整个生命都投入到写作中去。
慢慢地他成为了短篇小说家,出版了《边城》《湘行散记》《八骏图》等作品,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家。
04 写在结尾
沈从文曾说:
“我本来是一个平凡乡下人,智力才分都在中等,只由于种种机缘,居然在过去一时,有机会参加这个伟大艰巨的工作,尽了我能尽的力,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自诩乡下人的沈从文,用他灵性文笔给我们开辟了一方净土。他自成风格的文风,成就了他的经典作品。
但有段时间,他被批评“是个没有思想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只含有一点浅薄的低级的趣味。”倔强的他没有改变文风,他放弃了写作,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服饰。
历经15年,他写出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在另一领域内又站在了巅峰。
批评家可以指责他的文风,但够不着他达到的成就。
正如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无关他人,过好自己,终究会抵达自己的高峰。
作者简介:语宣,文学硕士,喜欢文字,慢慢成长。微信号:xuyuanwen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