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读书笔记5

第三章 广义的知识分类给教与学带来的巨大帮助

新的知识观与知识分类

新的知识分类将知识分为陈述型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

指人类能够有意识的回忆和陈述的知识,包括符号、事实和有组织的命题知识。它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即狭义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习得要通过借用大脑中的原有知识进行同化,同化的条件有三点:第一,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的知识结构基础;第二,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反映人类的认识结果;第三,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图式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增生、调整和重构。

知识的增生要以情节记忆为基础;知识的重建需要以语义记忆为基础;知识的调整需要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

“激活论”对新知识的习得条件也提出了三点:第一,外部环境必须对学习者呈现有意义的材料;第二,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具有与新材料相关的命题;第三,学生必须对新旧命题进行精加工,才能生成新的意义。

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是什么?

1. 都提到了学生的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学习。我的理解是,把知识放置于具体情境和不同情境的学习,知识不是干巴巴的定义、概念、符号,而是能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2. 都提到了新知识的获取和吸收,要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即大脑中有能够固定新知识的锚桩。

3. 同化之后就是表征,图式论提到知识的重建需要以语义记忆为基础,而激活论说学生必须对新旧命题进行精加工,形成新的意义。在我看来,这两点,就是对新知识进行编码。语义记忆就是对知识的抽象编码,新旧知识的精加工也是多种形式的编码表征。

陈述性知识强调的是what,即是什么。在课堂学习中,重点是通过同化学习原理帮助学生吸收新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清晰稳定的表征,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异中见同的思维习惯。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理解掌握知识分类、智育原理的关键点,同时也是难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就是在不断的操作中完成。

如果说陈述性知识是一个人说了什么,那么程序性知识就是一个人做了什么。如果一个人能够达到知行合一,所做即所说,就是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了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要经历三个阶段:

1.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表征要清晰稳定,可利用,可辨别)

2. 陈述性知识在不同问题情境的变式练习;(将概念、定义进行多形式的表征,以“下位知识”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界定其适用范围)

3. 问题情境与陈述性知识建立条件化的联系。(这点与新旧知识建立关联很类似,当学生看到问题时,可以马上想到与它相关的上位知识,就是建立了条件化的联系)

程序性知识是面对具体问题所启动的程序,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犹如电脑运行的程序,每个程序对应不同的指令。我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启动的程序是什么?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机器人,来观察一下,感觉还挺好玩。

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对内进行调节的知识,即why。是专门用来进行调控、指导、解决个体内部的记忆、思维等活动怎么办的知识。

再次把自己想象为一个机器人,陈述性知识就是一条条指令,而程序性知识就是指令下达后的行动,如果机器人执行过程中出错,则要检测是哪里出现问题,修改程序进行调试,再次运行。而策略性知识就如同有第三只眼睛看着自己的思维过程、行动过程,进行监控、调试、完善,即对自我的调节和评价。

策略性问题只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困难与冲突才能够被意识到并体现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读书笔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