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辩问(三)

《抱朴子》内篇

辨问

图片发自App

或曰:“圣人之道,不得枝分叶散,必总而兼之,然後为圣。”

余答之曰:“孔子门徒,达者七十二,而各得圣人之一体,是圣事有剖判也。又云:颜渊具体而微,是圣事有厚薄也。

又易曰: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此则圣道可分之明证也。

何为善於道德以致神仙者,独不可谓之为得道之圣?苟不有得道之圣,则周孔不得为治世之圣乎?既非一矣,何以当责使相兼乎?

按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故胞胎之中,已含信道之性,及其有识,则心好其事,必遭明师而得其法,不然,则不信不求,求亦不得也。

《玉钤经·主命原》曰:人之吉凶,制在结胎受气之日,皆上得列宿之精。其值圣宿则圣,值贤宿则贤,值文宿则文,值武宿则武,值贵宿则贵,值富宿则富,值贱宿则贱,值贫宿则贫,值寿宿则寿,值仙宿则仙。又有神仙圣人之宿,有治世圣人之宿,有兼二圣之宿,有贵而不富之宿,有富而不贵之宿,有兼富贵之宿,有先富後贫之宿,有先贵後贱之宿,有兼贫贱之宿,有富贵不终之宿,有忠孝之宿,有凶恶之宿。如此不可具载,其较略如此。

为人生本有定命,张车子之说是也。苟不受神仙之命,则必无好仙之心,未有心不好之而求其事者也,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

自古至今,有高才明达,而不信有仙者,有平平许人学而得仙者,甲虽多所鉴识而或蔽於仙,乙则多所不通而偏达其理,此岂非天命之所使然乎?

【白话译文】

有人说:“圣人之道不应该像枝叶那样同时分散开来,一定要同时具备各种才能,这样才算得上是位圣人吗?”

抱朴子回答说:“在孔子的弟子中,学业优秀的有七十二位,但各自也只学到了圣人才能的某一部分,这说明圣人之道是可以分散开来的。还听说:颜渊具备了老师的各方面才能而只是深度厚度不够,这说明圣人之道是有深厚浅薄之分的。

另外《周易》说:“《周易》含有四种圣人之道:用来指导言论的人崇尚它的文辞精美,用来指导行动的人崇尚它的变化规律,用来指导制造器具的人崇尚它的卦象的象征,用来指导卜问决疑的人崇尚它的占卦原理。这就是圣人之道可以分散开来的明证。

为什么善于修道成仙的人,偏偏就不能被称为得道的圣人呢?如果他们不能被称为得道的圣人,那么周公、孔子是否也不能被称为治国的圣人呢?既然圣人的称呼不能被局限于某一种事业上,那么为什么要去苛求圣人必须具备所有的才能呢?

仙经认为那些得道成仙的人,都是在获得生命之时偶尔遇到了神仙的星气,这是天然的禀赋。因此当他们还在胚胎之中时,就已经具备了相信仙道的天性,等到他们有了意识之后,就会自然地喜好仙道,也一定会遇到圣明的老师而获得修仙的方法。如果没有遇到神仙星气,他就不会相信和追求仙道,即使追求也追求不到。

《玉钤经 · 主命原》说:人的一生吉凶,取决于结成胚胎、接受星气的那一天,人们都从天上获得众星宿的精气。他们中遇到圣明星宿的人,就会成为圣人;遇到贤良星宿的,就会成为贤人;遇到文才星宿的人,就会成为文人;遇到武才星宿的人,就会成为武将;遇到显贵星宿的人,就会成为贵人;遏到富有星宿的人,就会成为富翁;遇到低贱星宿的人,就会成为贱人;遇到贫穷星宿的人,就会成为穷人;遇到长寿星宿的人,就会成为长寿之人;遇到神仙星宿的人,就会成为神仙。还有神仙类圣人的星宿,有治国类圣人的星宿,有兼具两类圣人的星宿,有显责但不富有的星宿,有富有但不显贵的星宿,有兼备富贵的星宿,有先富有而后贫穷的星宿有先显贵而后低贱的星宿,有兼具贫穷低贱的星宿,有富有显责却不能终身保有的星宿,有忠孝的星宿,有凶恶的星宿。诸如此类,无法一详细写出来了,其内容也大略如此。

人生本来就有注定的命运,张车子的故事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获得成仙的命运,就一定没有爱好修仙的志向,也没有内心不爱好而去追求神仙之道的人,还没有不去追求就能够获得仙道的人。

从古到今,有的人才能高妙而明白事理,然而就是不相信神仙的存在,也有一些平平庸庸的人却修道成仙了;甲虽然见多识广却在修仙方面蒙昧无知,乙虽然许多事情不懂却偏理解求仙之道,这难道不是天生的命运导致他们各自如此的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抱朴子》辩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