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声】简字·第41期 思考的快与慢、决策的好与坏,你需要知道的理性决策秘密

图片发自App

2019.7.31 晨读

《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诺贝尔奖得主,带你了解大脑运行的基本原理,助你把握人生、做出理智选择。

一、什么是思考的快与慢?

思考的快与慢,其实是指大脑的两套操作系统,丹尼尔·卡尼曼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并不是单纯地服从一套指令,而是同时存在两套操作系统。他把这两套系统命名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快思考: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运行起来也不费什么脑力,促使我们做出非理性决策。只有当我们遇到复杂一点的问题时,我们的系统1才会向系统2求助。

系统2慢思考:学习和深思熟虑等这些费脑力的操作,帮助我们做出理性决策。相比系统1,慢条斯理的系统2更像是一台十分耗电的发电机,会大量占据和消耗我们有限的注意力。

案例:消失的大猩猩

二、大脑的运行模式引发了哪些直觉缺陷?

主要有四种:认知放松陷阱、自动替换陷阱、锚定陷阱和框架陷阱。

1. 认知放松陷阱

如果一个人处在不需要调动系统2的环境里,更容易达到一个放松的状态,对眼前的事物产生好感和信任。除此之外,当我们遭遇过某种小概率事件后,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我们也会认知放松,变得不以为意。

案例:作者认为好友乔恩是“只要外出就会遇见的人”

2. 自动替换陷阱

系统1非常不擅长解决难题,不仅如此,在遇到难题时,系统1不会马上把球踢给系统2,而是用另外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替代,把这个答案直接当成对那个复杂问题的回答。

自动替换陷阱衍生出刻板印象和光环效应。刻板印象是指用一些典型或者局部来代表整体,好比看到某个人身上有很多纹身,就觉得他肯定学习不怎么样。光环效应是说,因为对某个人的第一印象很好,就推测出对方什么都好的结论。

3. 锚定陷阱

这是指我们人在做决策时,会受到之前信息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出分析判断时很容易受到判断前接受信息的影响。

案例:丹尼尔·卡尼曼实验、两家粥铺。

4. 框架陷阱

系统1不太擅长分辨,只知道“眼见为实”,所以客观上相同的问题,如果使用不同描述,就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决策判断。

比如说有这样两句话:第一句是“手术后一个月内的存活率为90%”,第二句是“手术后一个月内的死亡率为10%”,虽然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前者比后者更让人觉得安心。

框架陷阱里包含了一个心理学现象,叫“损失厌恶”,是说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所以在框架陷阱里,描述方式倾向于损失的说法,更容易让人嫌弃。

案例:两家加油站的不同支付方式

三、如何避免这些直接陷阱进行理性决策?

1. 尽量避开

著名的投资家查理·芒格有一个观点,大意是说想要获得幸福很简单,只要知道怎样会让自己不幸,然后避免就行了,可以努力养成多和别人交流,参考和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而不只是依赖个人的想法。

2. 拥有概率思维

概率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做判断时以事情发生的真实概率为决策基础,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想。想培养自己的概率思维,最好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对罕见事情不要过分关注、偏听偏信。第二就是不要忽视均值回归现象。

3. 把“心理钱包”变成“经济钱包”

把附带情感的消费和投资,转换成冷冰冰的数字后再去做决定,这样才能回归客观。

四、如何利用大脑原理,丰富人生体验?

人对于一件事体验的评价,往往和这件事的峰值时刻和结束时刻带给我们的感受有关,这个评价还会影响到下一步的决策,作者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峰终定律”,最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峰值体验。

案例:冰手实验

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叫记忆自我,记忆自我会带有更多主观色彩,会放大一个事件中的典型部分,扭曲真相。与记忆自我相对应的是经验自我,经验自我记录着我们每时每刻的感受,但无法把这些感受变成记忆长期存储,所以我们的行为决策,总是有赖于记忆自我进行判断,从记忆自我的视角来思考事情。

当我们意识到某些事情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可以启动经验自我,客观地回顾过去发生的点滴美好,让此刻的自己得到慰藉,也为后来的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

专业解读人:大锤。知名说书人,36氪特邀专栏作者,多家平台金牌讲师,自媒体人。


早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丰声】简字·第41期 思考的快与慢、决策的好与坏,你需要知道的理性决策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