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读完儿童青少年心理学这本书,心里感到很压抑,心口堵得慌。

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那么好的孩子,却都遭遇了一段惨痛的经历。同时我又感觉到每一个主人公身上的故事好像也在我们的家中重演着。我慢慢的反思,认真地检讨。我们做家长的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呀?

都曾经是那么天真可爱的一张张笑脸,最后被我们摧残的无精打采。难道我们不爱孩子吗?不。很爱,很爱。只是,我们不会爱。

当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我们陪他一起游戏的时候,我们竟会被这样那样的工作或者家务来搪塞孩子。我们以为只有把家打理好了,工作好了,挣到钱了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未来。因为我们认为孩子还小,有吃的有玩的就行了。殊不知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给他更多的关注和陪伴。爸爸妈妈们怎么能不知道这些呢?因为他们在小的时候也没有得到过这些,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他们只知道忙忙忙,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当孩子到了参加考试的年龄,爸爸妈妈们又开始忙着盯着孩子的成绩,是不是一次比一次更进步了。孩子苦恼了,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怎么不关注,反到现在只关心我的学习呢?因为你的爸爸妈妈们是生活在那个唯分数论的年代,他们知道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有好的工作,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焦虑也越来越加重。爸爸妈妈们开始困惑了,那个小时候的乖乖女、听话男都跑到哪儿去了?爸爸妈妈供你吃、供你喝、供你住,为什么我就要一点成绩你就给不了呢?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出现问题,家中天天都在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到底是谁的错?是文化、道德、历史、还是……

我很喜欢林文采老师的一句话,让她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林文采老师说:“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能做孩子的好父母。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就是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当你遇到挫折时,是不是可以接纳和安慰自己,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能不能坚持对自己说‘不行’?”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自己必须成长,然后才能陪得起孩子一起长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