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压岁钱

小时候盼过年,无非就是图能吃好东西,能穿上新衣服 ,最最重要的便是还能收到长辈们的压岁钱了。

记得那一年年初一,天不亮就听到胡同里“噔噔噔”的脚步声,村子里辈分小的已经赶着给长辈们拜年了。被接二连三的鞭炮声震醒以后,便催着母亲给穿上新衣服,出门去磕头要压岁钱了。

第一站直奔后邻“菜园里”大奶奶家,爬到炕上,边磕头边喊叫着“大嫲嫲过年好,快给我磕头钱!”

“你个钱虱子”大姑笑着说,奶奶掏出来一张崭新的绿色钞票,递给我,“这是你和小维滴韩!两毛钱,一人一毛!”接过钱出溜下炕来便往外跑,“你还没给我磕头来?”大姑打趣道,“你又不给俺钱!”自己边跑边答复…

第二站就直奔东边不到一百米远的姥姥家,全然不顾母亲再三强调的,年初一不准走姥姥家的叮嘱。先到姥姥屋里来给姥姥拜了年。

“哎,大维,年初一不走亲戚,你怎么来了?”表姐问我,“俺就来,你管不着!”

姥姥给了一毛钱,又来到舅舅屋里,“舅,妗子过年好!”舅舅从口袋里拿出来了三张绿色票子,这是六毛,你和小维俩人的,装好,别掉了。“嗯嗯”自己答应着……

最令我高兴的是年初三,姑姑与孙家庄老姑家的表大爷来走亲戚。姑给我了五毛钱,而在城里工作吃“国家粮”的表大爷从皮夹子里掏出来一张红色的票子给我,一块钱,这是我那一年收到最大面额的压岁钱。

这一块钱被一个哥哥用俩张一毛钱的票子给哄去了,哥哥,还我钱来!当时的一块钱比现在的一百块钱还难挣!

自然,从这时起,每次得到的磕头钱,都被母亲收走了,说是给我存着,到最后都不知道存哪里去了。当然,当时日子都不富裕,压岁钱都是相互之间的来回赠送的。

再就是每逢过年时,拿着长辈们给的磕头(压岁)钱,从年初一开始,邻村会瞅门道做生意的一些中年汉子,就会扛着麦秸扎的捆子,上面插着蘸着地瓜油糖的糖石榴与山药豆,在村里叫卖了“糖石榴喽!糖石榴!”

一开始伙伴们手里有几毛钱压岁钱,还像富豪似的买糖石榴吃,买带哨的牛蛋子(气球),到末了手里冇钱了,就只有干眼馋的份了。有的熊孩子,一听到“糖石榴!”的叫卖声,跟在后面,跟着吆喝开了,“糖石榴,一包糖,不给我吃,叉恁娘!”把卖糖石榴的气的直翻白眼,扛了石榴挑子,撵又撵不上,只有干生气的份了。每每都是家里的大人听不下去了,出来呵斥两声,熊孩子们才一哄而散了……

时光荏苒,不觉自己也到了给孩子们分压岁钱的年纪了。还是更向往儿时的拜年要压岁钱的时光,我那找不回来的童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忘儿时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