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乐帝迁都北京看一个帝王的意志力

大家都知道,明朝开国的时候,都城本来是在南京的,但到了第二代皇帝——永乐帝朱棣的时候,就把都城迁到了北京。这次迁都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北京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在新都刚刚建好,准备搬迁的时候,皇城(就是后来的紫荆城)新建的几座宫殿还被雷击中,又被烧成灰烬。在迷信的封建时代,这绝对是天怒人怨的征兆,但仍然改变不了永乐帝迁都的决心,迁都之举,体现了永乐皇帝钢铁般的意志力。

关于迁都的原因,大多数人都认为主要三点:第一、北京是永乐帝还是燕王时候的封地,那里是他的老根据地,在自己的地盘上立朝根基更稳;第二、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之后,在旧都南京杀了太多人,敌对势力太强;第三、将都城北移,可以更加有利于抵御蒙古人。尽管这三条原因在逻辑上都对,但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三条才是最主要的。

北京,从契丹人从中原王朝拿走“幽云十六州”后,在此建立陪都以来,辽、金、元、明、清都在此建都,良好的地理位置,不得不说的确很适合作为都城。如果在手机地图上打开卫星图模式,可以看到,北京两面环山,一面环海,一面平原。北枕居庸,西靠太行,东临渤海,南接华北。对主要军事威胁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明朝而言,实在是一处无比险要的军事重镇。

尽管北京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于军事防守,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离蒙古人太近了。相当于直接把都城搬到前线去了。那朱棣为什么要这么干?难道就在南京,这个江南温柔乡待着,派将领去守北京跟蒙古人对峙,不舒服吗?正是这一点,体现出一个帝王的钢铁意志!永乐帝迁都北京,就是要让天子守国门,直接把皇帝的家搬到前线上去!一方面是告诉蒙古人:你们别打算再回来了,爷已经住这儿了!另一方面是想告诉全国臣民:我们老朱家的皇帝都来给天下人守国门了,你们谁还敢懈怠?

不仅是迁都北京,永乐皇帝朱棣还有一项中国记录——六次御驾亲征漠北,创了汉人皇帝御驾亲征的最高纪录,甚至最后驾崩于亲征途中!足见其为后世谋求安全保障的决心和意志。后来的历史证明,尽管迁都之举在当时看来,已经劳民伤财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但确实为大明王朝打下了两百年的太平基础。后面北京城尽管数次分别被蒙古人和女真人围困,但最终还是因为有天子坐镇,四方勤王之师丝毫不敢怠慢,而一次次化险为夷,最后是因为农民起义,被内乱攻陷的。至少有明一朝,北京没有被外来军事力量攻陷过,结果证明迁都是有利于抵抗外敌的。起码没有像北宋,把都城放在一马平川的中原腹地,一旦北方险要被攻克,都城立马就成了敌人囊中之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永乐帝迁都北京看一个帝王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