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蟹宝谈钱#01 金钱的认知,从一张印有毛爷爷的钞票开启

蟹宝小朋友刚过九岁,正是俗话说的小孩九、十岁,猫狗都嫌烦的年纪。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对于大人的说教言论是无条件的反对,并还有一套自己的歪理辩解,恨不得一顿胖揍,却也改变不了对自我正确的执念。

如果从人类的先祖类人猿算起,小孩阶段具有动物一切的天然本能,自私、一味攫取且不计后果。当把金钱和本能连接在一起,更是强化这一天性。武断地说,他对世界的认知全都从金钱开始,当他知道了钱的用处后,个体欲望的潘多拉魔盒就打开了。

                                                    1

认钱与数钱。

蟹宝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在小时候不知道钱是什么概念,也不知道钱能用来干什么。仅仅大略知道,过年的时候孩子们能收到亲人长辈的压岁钱,看着小哥哥小姐姐们从长辈手里接过钱很开心,知道红色和绿色的印有人像图案的纸对小孩是有好处。等看过天安门之后,就知道上面印的是毛爷爷。

小孩收压岁钱像是小动物在外面玩耍,突然捡到好玩的东西,从外来拿回家给妈妈收着,热闹劲过了就忘掉,还没有这些钱属于自己的想法。钱收完之后就到了蟹宝妈口袋,都是不计数的。

一年一年长大,每逢过年亲戚家大一点的孩子开始拿着钱去超市买东西,蟹宝也跟着一块去,大都买些糖果、饮料、小玩具等,然后开始攀比起压岁钱的数目,各自说自己的收了多少,全然不顾爸爸妈妈给出去多少。

等到可以掰起自己的手指头,稚嫩的数出一到十个数,就开始跟蟹宝妈掰起指头数钱了。一个红的、一张绿的,姥姥姥爷、大姨二姨的给的,反正都是一,最后数不出10个手指,还跟妈妈说收好了,那是他自己的钱,从此私利的基因就埋下了。

                                                                   2

欲望与消费。

当孩子出生那一刻,在接受入世的光明,也开启的对世界的索取欲望。

不同环境下的孩子对于金钱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但基本上都是在花出第一笔钱时,就播下了种子。

农村孩子很小的时候,经常会替大人跑个腿,比如买个酱油、盐等,都是金额都不大,一般还会有富余的零钱可以留给自己支配。攒下几块几毛钱,可以买漫画小人书、皮筋小手枪及糖果等,这些都是孩子自己参与的消费行为。

城市里的孩子却很少有父母愿意让孩子自己的下楼买东西,特别是在孩子6-7岁的年龄。目前住的高层小区里,一楼有个超市,住着几年里,发现只有隔壁楼栋里有一个混血小孩子多次独自拿着钱买东西,父亲是个人很高的欧美人,妻子是中国人,这可能就中西方的差距。蟹宝也是在8岁才开始让他自个买东西。

大城市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对孩子的自立培养越来越难,孩子的自立突然变成一种奢侈品。对于学知识,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要了解钱,当然是让他自个去学会花钱。

                                                                       3

不同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任何人都不例外。

蟹宝不知道何为美味食品的时候,只是饱餐即可。当尝试在外边吃过麦当劳、汉堡披萨、奶油蛋糕后,就开启了恐惧的口欲之旅,吃快餐成上心的事。要吃好的,其实他也说不出来,有肉就行,食量蹭蹭上涨,再加上老人的怂恿与娇惯,体重直线上升,对比同龄孩子完全就是一个食物终结的小小饕餮。

在满足的饱食温饱之后,精神需求就上升。一些智力开发的绘本、小玩具,被蟹宝妈从淘宝、京东搬到了家里,只要同事一谈起或是朋友圈一声吼,一摞摞的书就到家,学前教育的家庭版就开始上演,智商税以智力开发的名义自愿地开启缴纳。

生日礼物、圣诞节、新年礼物等等,在这些有仪式感的节日,蟹宝都要小礼物,从几元到几十元到几百元,小朋友的胃口就像是吞金怪兽,不断拓展蟹宝妈的上限。欲望一旦撕开了口子,剩下的只有妥协和满足。

这个世界只要有人就会有对比,朋友圈发个好看的图片,生怕自己孩子受了委屈,宁肯自己天猫购物车放了很长时间的衣服也没有按下支付键,也要比着买回来。玩具偏爱拼插的玩具,从大到小,总有上百个,完全忘记了我们自己小时候是没有礼物的。

每次看到礼物是他开心时刻,也是我们痛苦时刻,因为太大玩具要陪他一块拼。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却是欢乐与耐心焦灼胶着的日子。

                                                               4

攒钱。

自从知道钱可以与自己想要的东西挂上钩,欲望的潘多拉魔盒就打开了。自己找的小盒子也用上了,再有压岁钱也不存在蟹宝妈手里,都要自个存起来。如果家里有放在外面的零碎钱,就可能悄悄地放到自己的盒子。几次发现之后,严厉的批评他,明确说放在外面的钱是给家里买菜的钱不能动,但有时老人还会偷偷给他一些零花钱。

在老人的无意识引导下,把大钱小钱分开,刚开始不知道有多少钱,但知道有多少张,有时还让老人帮着算算有多少钱,几十、几百、几千的,虽然不知道这数字的概念但就是听着高兴,反正也记不住,下次还要问。

闲来一逗弄,问问攒多少钱了,蟹宝就立刻把自己的小纸箱子搬出来,认真的一张张数起来,有时可以数到20张,有时数到30张,然后歪头天真问,姥爷我有多钱呀,姥爷说出一个数字,小朋友重复煞有介事重复两遍,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人生的乐趣就在这笑声中绽放。

                                                             5

一个欲求催生另一个欲求。当一个欲望刚被满足,不论是否得到了什么,新的欲求就已经形成。
当下所处的社会,恰恰不间断地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刺激与撩拨我们的欲望。媒体、广告、视频更是轮番展示新事物,使我们期待去获得和拥有。其实,很多时候,这些东西都可有可无。

当孩子知道攒钱的时候,其实人生的选择就开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蟹宝谈钱#01 金钱的认知,从一张印有毛爷爷的钞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