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不同情绪?

我们常用“孩子的脸,六月的天”来形容孩子情绪的不稳定性。相信很多家长也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前一秒还在笑呵呵地玩,下一秒可能就开始大哭大闹了。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大脑中控制自动反应的皮层还没有发育成熟,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哭和笑就成了他们最常用的情绪表达方式,开心时大笑,生气、难过时大哭。

3岁以前,家庭是孩子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成员是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情绪、说话时的语调等都会影响孩子。面对孩子的不同情绪和表现,家长不仅要正确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教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同情绪,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和引导。

面对喜悦,给孩子积极的回应

我们都知道,还不能流利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会用笑和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开心和兴奋。比如,当他们看到下班回来的爸爸妈妈时,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都会兴奋起来。

面对孩子的积极情绪,家长要学会进入他们的世界,和Ta一同感受喜悦、分享快乐,这样,孩子会发现喜悦的价值,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面对悲伤,与孩子共情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他们会逐渐具有感受悲伤的能力,可能会因为听到的某个故事或经历的某件事情感到难过、情绪低落,有的孩子还会忍不住大哭。每当这时,总有许多家长会这样安慰孩子:没事的,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孩子表现出来的悲伤情绪也代表着孩子开始具备同理心。这时候,爸爸妈妈不要着急去打断孩子的悲伤情绪,而是应该与孩子共情,让孩子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并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当孩子难过、悲伤时,给Ta拥抱、安抚,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来接受事实,这才是更好的选择。

面对恐惧,给孩子安全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尤其是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时,他们可能会更加紧张。孩子经常表现出害怕和恐惧,本质上可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不自信。家长不要因此就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因为这会让孩子更难克服恐惧心理。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恐惧时,家长要做的就是理解Ta的恐惧,向Ta表达爱和鼓励,给Ta足够的安全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恐惧、建立自信心。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面对环境中的压力与不确定性。

面对愤怒,向孩子传递平和

由于孩子发育还不成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还有限,于是经常会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愤怒,甚至有些孩子在愤怒的同时还伴随着攻击性行为。许多家长在这时候会火冒三丈,用更高的声调或者惩罚压制住孩子的愤怒,但等到下一次的时候,孩子还是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先控制自己,向孩子传递平和的情绪。比如孩子因为没有自己穿好袜子着急生气时,妈妈可以跟Ta说:妈妈知道你因为没有做好感到着急,但这很正常,我们可以再试一下,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告诉妈妈。平和的沟通方式不仅能够疏解孩子当下的愤怒,还能让孩子学会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情绪是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没有对错之分,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及时疏导负面情绪,培养积极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不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