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落地的教育——《中学起始班级高效带班策略》之序

      我在班主任工作领域深耕近30年,出版了14部教育专著,获得过很多官方,或媒体的荣誉。在很多人看来,我是专家,必定无所不能——不论多差的班在我手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其实,专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厉害!

      一个班级,让我从起始班级带起,我会层层铺垫,步步预设,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实,那么这个班级到毕业,必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

      但是,很多时候,我会被学校领导派去收拾所谓的“烂摊子”。说实在的,“烂摊子”真的不好收!费时、费力不说,关键是效果难达预期,让人很没成就感!

      为什么我一个资深的专家型班主任在接手别人扔下的“差班”时,却难以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我们经常说人的成长是有“敏感期”的,错过了“敏感期”,成长之路就会变得无比曲折。班级建设何尝不是如此?起始班级就是班级成长的“敏感期”,起始班级没有打下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没有做好班级管理的铺垫,更没有建设出一支高效的班级管理队伍,那么这个班级就犹如一盘散沙,后继者很难在这片沙地上大展宏图!即便能取得一些成绩,也比不上在固若金汤的基石上稳打稳扎取得的成绩显著。

      “万丈高楼平地起”,修房子如此!班级建设也是如此!人的成长具有不可逆转性,班级的成长也很难推倒重来!

      由于我在工作中看到太多因为带班老师经验不足,布局不周,做法不当把起始班级带到岔路上,后继者费尽心力还难达预期的情况,我就在想,我为什么不组织一帮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针对中学阶段班级建设的特点以及青春期学生成长的规律,从专业带班的角度来深入研究起始班级带班策略呢?

    于是我申报了省级课题《中学起始班级高效带班策略》,带着我的团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研究,终于形成了系统而专业的高效带班策略!我坚信,哪怕是才参加工作的“菜鸟”班主任,只要能按照《中学起始班级高效带班策略》这本书提供的策略按部就班做实做到位,这个班级就一定能蒸蒸日上!不论是自己一手带到毕业,还是中途交到别人手里,这个班级的精神都会发扬光大,班级灵魂都会永存!

      《中学起始班级高效带班策略》这本书一共收入了84篇文章,提供了数百种操作策略,根据班级建设的时间节点,任务分20周按部就班完成。当然,策略实施的先后顺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做调整。还有一点我也要做个温馨提示:不能为了做任务而做任务,而是要像筑墙一样把每个空隙夯实!教育理念再科学,如果不能把理念落地,不能帮助学生成长,这样的理念也只能拿来默念而已!

      我从教近30年,也做了近30年班主任,我一直坚持做落地的教育!我不喜欢玩虚的,我要的是接地气,能操作,有效果,既能育人,又能达己的落地式教育。

      而这样的教育,就由我的团队做了出来!参与《中学起始班级高效带班策略》课题研究的一共有19人!每个人都不可或缺,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作为此书的主要作者,贡献了36篇操作案例。我的助理,张艳老师贡献了《利用“首因效应”让学生快速喜欢自己》《如何让学生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座位》等8篇案例。此书的校订者王蓉老师贡献了《升旗仪式要给出明确的要求》《班级议事:教室不设垃圾桶可行吗?》等7篇案例。课题主研者王珍老师贡献了《用问卷掌握班主任工作的第一手资料》《理论培训:如何把班干部扶“上马”》等4篇案例。罗剑波老师贡献了《指导住宿学生如何看好自己的财务》《如何对寄宿生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3篇案例。郑新爱老师贡献了《一对一培训:我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劳动委员》《防演练怎么组织才“快静齐”》等3篇案例。李爱老师贡献了《如何指导学生在教师节向老师表达谢意》《如何策划一场温馨感人的亲子活动》等3篇案例。方晓娜老师贡献了《将心比心,助学生通过第一场大考》《如何做好一堂“跨年班会课”》等3篇案例。陈勇老师贡献了《如何指导学生制定可行的活动方案》《班级群体价值观构建及认同》等3篇案例。常云会老师贡献了《选拔培养得力的科代表队伍》《一对一培训:我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纪律委员》2篇案例。吴静老师贡献了《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学法指导:如何学习才有效?》2篇案例。舒芮老师贡献了《用心走心,对学生进行细致周到的考前提示》 《如何制定可执行的个人小目标》2篇案例。黄菊华老师贡献了《如何打造高效的学习小组》《谈心,七招助你走进学生内心》2篇案例。

      还有一些老师虽然只贡献了一篇带班策略,但均属精品,也很了不起!如陈利老师的《优化定型成熟的科代表队伍》,陈永坚老师的《如何发挥“民间小团体”的正效应》,李晓红老师的《如何防止被高年级同学欺负》,贾凯老师的《明确学校各类集会的要求》,阳成老师的《指导学生办出优秀黑板报的五大策略》,聂刚刚老师的《如何督促学生做好一天两操》。

      最后我特别想借此序言表达我的谢意。

      这本书能得以顺利出版,首先得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江华老师慧眼识珠。

      其次,我要感谢桂林市正面双修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总蒋珍祥先生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他的大力支持,该课题长达三年的研究才得以坚持和完成。

      再其次,我要感谢我的专业导师,广州大学林冬桂副教授对我的策略性指导。还有我的成长导师,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李季教授对我的理论指导。

      特别感谢我所在的学校,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它是我专业成长的沃土!感谢光明中学的夏升红校长,他对我特别宽容,给了我一个特别宽松的成长环境,尊重我的做法,让我在学校发展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不受分数的羁绊,还能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才是我能在高手如云的深圳站稳脚跟的真正原因!

      是为序!

                    2020年6月于深圳光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落地的教育——《中学起始班级高效带班策略》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