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凶猛之艰难回家路:隔离/生活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召开)

随着境外多个国家新冠病毒疫情二度爆发,以及因疫情而导致签证延期政策不再更新,9月份以后,又一波“回国潮”开始涌现。

疫情中回国,经过十余小时的长途飞行,在飞机平稳降落上海浦东机场的一刹那,心里那些围绕着起飞前72小时核酸码的焦虑、机场办值机过安检的心跳都变成了尘埃落定般的轻松,心里的石头完全落了地,接着是14天隔离这最后一道关卡。

一、倒时差

隔离期间不允许和家人朋友见面,可以接快递不能寄快递等,大家都自觉遵守规定和要求。疫情期间国人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尽量不给工作人员添麻烦,不给医护人员添堵。这是隔离点工作人员的口号~

三餐有专人按时按点送到门口,每天按时收垃圾送快递,上下午两次医护人员上门测量体温,开始过上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饭来张口”的生活。网上看到一张图,基本上反应了隔离期间的状态,挺好笑的~

闲来无事,同一个航班飞过来的小伙伴们每天群聊晒各自酒店的隔离餐,看到色香味俱全的三餐很诱人,还有晒各自窗外的景色,有一个酒店距离浦东机场半小时车程,可以看到迪斯尼乐园每晚9点半的烟花秀~

而我这里既没有美景也没有美食,羡慕嫉妒不恨啊!比起饮食,更让人头疼的问题是倒时差,直到现在还是伦敦的生物钟,肠胃的消化功能也是按照伦敦时间运行,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精神清醒,白天不饿吃不下饭,晚上饥肠辘辘,一看时间是伦敦的饭点。生物钟真是顽强,7天了,我还是没有扭转过来。因为不能出门,否则白天犯困时出门转转散个步,晚上自然就睡觉了。

隔离第三天,家里社区干部就打来电话,让回家前一天告知他们,据说回去还要居家隔离14天,核酸检测6次,我晕了~

(这是南昌市的规定)

二、密接者

我们的航班是24日周六早落地浦东,随即做了核酸检测。入住酒店开始隔离后,群里小伙伴看到了一个消息:

10月23日,中国民航局发出熔断指令,分别对南航及5家外航等多个国际航班采取熔断措施,暂停航班运行1-4周不等。

登机前一直担心(被熔断),各种焦虑紧张纠结,就怕生出变故来走不成,暗自祈盼国航能够把我们安全顺利送回家。境外疫情形势如此严峻,国际航班怕是会越收越紧了!

26日周一黄昏时分,我从沉沉睡眠中醒来吃晚餐,发现群里炸了,一个下午都在讨论公众号《上海发布》当天的新闻: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26日)通报:10月25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1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其中,病例8为中国籍,在英国留学,10月23日自英国出发,10月24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因有症状,入关后即被送至指定医疗机构隔离留观。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11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已追踪同航班的密切接触者200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这个病例8是不是我们这个航班的?那天落地后,是通知了2位先下机的?吓到我了!

有小伙伴说,8号病人英国23号乘机回来,同航班密切接触者已经通知隔离,我们这群里如果没有通知是密切接触者,那8号病人就不是我们航班的。

这有点盲目乐观了!官方为保护病例隐私没有公布航班号,事实上是CA850回来的。回忆起我在机上缩在角落里,相对安全的位置,距离该病例应该比较远,影响不到我!

有人在小红书上发了这个消息~

原来,我们CA850航班先下飞机的2人经过量体温测核酸,一个没事(写了小红书),一个确诊后直接送医院,座位号未详。

27日周二,《上海发布》又公布了1例:


市卫健委今早(27日)通报:10月26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3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其中病例3为英国籍,在英国生活,10月23日自英国出发,10月24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期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3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已追踪同航班的密切接触者198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当天下午隔离群又炸了,有几位收到电话通知,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让收拾行李转移到更严格的酒店隔离~

原来在进入酒店隔离后,有一位旅客出现了症状(后被确诊),于是通知同航班和同大巴车的密切接触者再次做核酸检测,并实施更严格的隔离措施。

我心里一惊,群里几位密接者是老外,OS075航班维也纳飞上海24号早6点落地,我们乘坐同一辆大巴车来酒店,车上他们就坐在我前后排,如果他们确诊,那我也成为密接者了,可怕可怕!

半小时后,医生通知接到电话的那几位,因为要转移的那家隔离酒店满员了,现在让他们暂时不转移,先采样再做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再说。周四医务人员接到通知,那几位重新做核酸检测的结果出来了,全部阴性,让原酒店继续隔离,不用转移。松了一口气,我暂时安全!还算幸运!后有群友看到一位密接者写了小红书~

26号公布的病例8是在飞机上就有症状,27号公布的病例3是住酒店(松江维也纳酒店)隔离后出现症状,现在2人都已送到医院治疗,密接者也已找出就位。

三、隔离觉得无聊么?

第一次漫长的隔离生活,呆在酒店与外界以及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突然阻断,确实让人难以适应,可是,要学会调整适应习惯,把它当作闭关修炼的好时机,读书,听音乐,网上工作,跟家人朋友聊天。

换一个思维来看,这些都是特别的人生经历,与其花时间去钻牛角尖、发泄负面情绪,不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王维《竹里馆》)

中国民航一直都正常运行“五个一”航班,以此接纳海外归国同胞,上海市政府安排好隔离酒店,做好防护措施。而我们花上一张平常能飞3-4个往返英国的机票,一切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做,起飞前做好核酸检测,总算顺利飞回,感恩一路过来的工作人员的付出,也由衷感谢国人的不嫌弃。

四、新规则横空出世,回家之路更难了

10月30日周五,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官网发出回国“双阴性证明”乘机通知,海外华人的朋友圈瞬间被刷了屏~

新规则中,核酸检测由72小时再缩短至48小时,还必须提供48小时内出具的双阴性报告:核酸阴性+血清抗体igM阴性,同时,不能转飞只能直飞,时间点是11月7日!

据海外同胞说,几天的时间,7号之前的票价又成天价了(几万元),而且还买不到。回国之路越来越难了,不仅得承受高价机票+回国隔离各种费用,现在,海外中国公民根本就不知道,在国外当地所在区域哪个检测点,能在48小时内顺利出具核酸+血清抗体“双阴性”检测报告,并符合大使馆的乘机要求。

疫情期间回国这条路,从14天连续健康码(绿码),到120小时核酸检测阴性,再到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现在是48小时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双阴性”报告……对于没有经历过的国人来说,这些概念如天书一般,有一种“每个汉字我都认识,就是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的感觉。

我的朋友圈也炸了,我英国的闺蜜、好友纷纷转发给我,庆幸我及时回归。目前所发生的这一切充分印证了我7月底的判断是正确的,冬季二波疫情爆发前要回去,不然会更困难,不仅机票大涨,怕到时候还有啥我们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现在发生了,欧洲国家二波疫情比第一波更严重,回国的关卡更严格,英国申请继续延签不太明智。7月份我曾经私下咨询过一位在英华人律师,他建议我在疫情形势稍有缓解之时,一定要第一时间飞回去,这样对下次申请签证有利。机票贵不是留在英国的理由。所以我当时就考虑10月底这个时间点必须回,哪怕机票贵也不能耽搁……现在看来我真的是英明果断,哈哈,自夸一下!(苦恼人的笑!)


英媒报道!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10月31日下午宣布:待在家Stay Home,保护医疗系统( Protect the NHS),挽救生命( Save Lives),第一波疫情袭来时的抗议口号再次回归。

英国从周四(11月5日)开始进入为期四周的第二次全国限制令,到12月2日为止。

英国二次封国不封校,教师呼吁、民众请愿关闭学校

鲍里斯周末宣布在11月5日至12月2日期间二次封国,但坚持让学校和大学继续开放的做法,已经引起了英国老师、科学顾问等人士的强烈不满。

英国教师工会(NEU)今天声称,学校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推动者”。截至目前,该组织有超过13万名教职工希望学校关闭(除了为疫情关键工作人员子女继续开放)。


五、依靠科技的力量,走出至暗时刻

近日,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电视里每天播放科学家们的演讲和相关新闻。看到了张文宏很有启发,给大家一点信心!

近期很荣幸受邀参与了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并在央视新闻《未来大猜想2020》中与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罗杰.科恩伯格教授,英国2020疫苗工作组成员、牛津大学约翰.贝尔教授,牛津大学糖生物研究所以及抗病毒研究中心主任妮可.齐兹曼教授进行了对话。

这是一次让我获益良多的交流,多方的热烈讨论都碰撞出了不少的火花。而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本次大会的主题“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显得尤为意义深远。

过去的10个月,人类社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自然界的一种微生物跨越了动物与人类间的物种屏障,在人类社会出现了1918年以来罕见的大流行,而且目前还没有看到终止的迹象。

在今年的2月份以来,中国和世界各个国家都卷入了这场针对病毒的世界大战,在今年的6月份,全球范围内我们曾经看到过控制病毒蔓延的曙光,但是随着今年冬季的到来,似乎我们重新进入了至暗时刻。

今天,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我们都已经站在一起,在世界病毒蔓延的时刻,我们只有依靠团结和科学,才能最终战胜这个病毒。

如果我们不迅速团结全球的疫苗和药物研发资源,并且分享这些资源,那么全球范围内将难以战胜这个病毒,到时候无人可以幸免。

人类文明已经繁衍上万年,我相信天下一家,人类一定会依靠智慧和团结,依靠科技的力量最终走出至暗时刻。


记得法国十九世纪作家莫泊桑在长篇小说《一生》里说: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2020年是值得被深刻记住的一年,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让人猝不及防。抗击新冠病毒(Coronavirus Convid-19)疫情是一场“看不见”的战斗,我们期待全球的科学家们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引领人类走出至暗时刻!

你可能感兴趣的:(病毒凶猛之艰难回家路:隔离/生活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