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主义与享乐主义之我见

大家好,这是2022年Sia酱的第38篇文章

    我周围有这样两类朋友,为了方便区分,我将他们叫做A朋友和B朋友。

- A朋友是自我意识比较强的那一类人,想做什么就去做了,不会在意太多,行动力强。

- B朋友是会更在意别人看法的那一类人,性格相对保守严谨,做事有规划有依据,计划执行力强。

    我有时会反思我和这两类朋友的关系。

    和A朋友在一起,我的天性会更加解放。灵机一动的想法乍现时,比如突然想吃某样好吃的,和A朋友一拍即合后,立刻就行动起来。和A朋友在一起时,我们会聊最近有趣的娱乐八卦、生活轶事、兴趣爱好,但比较少有思想、感受类的交流。

    和B朋友在一起时,我会更有目标性和计划性。我和B朋友会分享近期有什么目标,并且计划为这类目标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我不是个很喜欢看功能类书的人,比如《高效能人的7个习惯》,但B朋友会有兴趣研究,并且将方法论在生活中实践。和B朋友在一起时,我们常常进行自我管理的讨论,分享自我提升的技巧和经验。

    我贪恋着和A朋友在一起时轻松、享乐、偶尔放纵的生活,也珍视和B朋友在一起时理性、自律、略有节制的氛围。两者都能给我带来快乐,但这两类乐趣显然是不一样的。

    A朋友可以代表生活中享乐主义的部分,B朋友可以代表节制主义。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自律与享乐主义主义冲突吗?”,我很喜欢@安德烈绘画工作室的回答:

从历史层面看,自律与享乐并不冲突。节制主义与享乐主义,本来就是交错出现在社会上的两种生活态度,有推崇自律的时代,也有推崇享乐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生存的环境,会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但从个人层面来看,极端自律与极端享乐必然是冲突的。在苦于中世纪严苛的宗教道德要求的时代,节制,自律,禁欲都在用非常极端的手段体现。在这种前提下,享乐主义是一种人性的解放,因为获得快乐是一种人性的追求,也是人自身的选择权利。

在纵欲过头的文艺复兴晚期,提倡道德节制是一种反思,即便社会提倡享乐,但我也要有自律的自我规范,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规律,不至于因为纵欲而完全崩溃。

作者:安德烈绘画工作室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05750/answer/1474342659

来源:知乎

     我既想要享乐,又想要自律;既想要随性,又想有规划。

    以前我会觉得自己想要的太多,没有办法坚定地走一条路,并为此苦恼。

    但随着认知地提升,我反而觉得,我这样的折衷的生活,就是最适合我的路。我有很多灵光乍现的想法,但这些想法的实现又需要做好规划。

    这样的我,可能会因为思考太多比较累,但也收获了很多。我发展了很多兴趣,学上海话、吉他、爵士舞,以前还学过韩语;我的生活也很精彩,喜欢旅行、社交,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另一方面,我会阅读,和朋友一起做播客节目,并开始培养写作的习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这样的我,需要谨慎的地方是精力过于分散导致一事无成。所以我开始学习自我管理,对多个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慢慢地给生活做减法。我学习如何搭建知识管理系统,利用笔记系统释放自己的脑容量,让大脑有更多余力再创造性的事物上。

    享受生活不是任由自己胡闹颓废不思进取,自律也不是痛苦地极度地克制自己的欲望。

    享受和自律本身就不是对立的态度。

    选择自己要过的生活,做自己应做的事情,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便是我想要实现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节制主义与享乐主义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