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佩,是我们对匠人精神的讴歌

央视制作的纪录片近年来备受年轻人追捧。

其中《大国工匠》和《我在故宫修文物》,更是斩获好评无数。由此引发的,安徽台制作了《中国文房四宝》,非专业团队拍摄的《寻找手艺》,在豆瓣的评分和B站的播放量,都非常高。甚至饱受吐槽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其中一集播出还未满一小时,一口锅就有了10w+的订单,一天内就出现了“章丘无锅”的现象。是什么让无数观众瞬间燃爆?

匠人精神!

大到焊接武器、装填炸药,挑战无极限的大勇精神;小到一张纸,既要坚韧又要柔软,还要维持“纸中寿千年”美誉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些精神无一不感染、打动着我们。那匠人精神是什么?往大了说是职业道德操守、追求卓越的精神、对产品和用户的负责任的态度;往小了说是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成极致。

借用《深度工作》的一句话:“任何对高水平技能的追求,不管是物质的还是认知的,都可以带来神圣感。”

所以我们认为匠人神圣,并且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感恩。

朱光潜在《谈美》里说:“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人的艺术》就是一位既是作家,又是出版界匠人著就的书。作者是意大利出版业教父罗伯托·卡拉索,他生于书香世家,除母语意大利语之外,还精通六种外语。1999年卡拉索出任阿德尔菲出版社的董事长,这是一家出版高质量中欧文学的意大利传奇出版商。卡拉索本人,也可以看成是一部浓缩的意大利出版史。有一众媒体如《洛杉矶时报》等就评论他是当今世界最引人入胜的文学评论家。


《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人的艺术》是作者在不同时段做的演讲和发表文章的合集。他以出版人的角度对他在出书这一项工作的经历进行了描述和回顾,也针对大众对出版人必要性的质疑进行了讨论,还对出版公司的公众形象进行了解释。甚至还能从书中看到整个意大利乃至欧洲主流文化的出版史。

在卡拉索看来,出版人的职责、出版人的艺术,涉及到三个方面:出版人的判断力、对封面的诉求、和出版人的公众形象。

1. 出版人的判断力。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过一本写出版前辈的书——《出版的品质》。里面有这么两句话: “书的品质是由出版的品质决定的,而出版人的品质又最终决定着出版的品质”;“在所有品质中,如何处理好商业与文化的关系,是检验一位出版人是否优秀的试金石。优秀的出版人总是以文化追求作为出版活动的终极目标,商业价值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由此得出,我们看的书的品质,是由出版人的品质决定。这个观点和卡拉索的意见不谋而合。出版人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决定了我们是否能看到好书,和怎么样能接触到好书。所以作为读者,我们钟情了某本书,就是钟情于某位出版人,钟情于那个人的眼光和判断力。

2. 对封面的诉求。

要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史铁生的《病隙碎笔》。这本书的封面是绿色的,并不浓重,是初春的绿,手感也很有韧劲,就像是生命迈向迸发的样子,可和这个书名,是完全相反的概念。

但凡听说过史铁生的人,都知道他一直同病魔做斗争,21岁就开始使用轮椅,从此病情一路恶化直到生命的尽头。

可他在书里却有这么说:“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他还说:“人不是苟死苟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贵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

所以史铁生是热爱生命的。就像王尔德说的,是在阴沟里依然仰望星空的人。所以出版这本书,要给它封面、脸面,就不能阴暗、不能哀怨、不能悲情。透过封面就能让读者体会书籍内部的精神,是出版人能够为读者带来的直接意义。

3. 出版人的公众形象直接塑造出版社的形象

传记《出版人》一书洋洋洒洒的记录了一个美国出版人的一生。这个出版人创立了《时代周刊》和《财富》,他被英国首相丘吉尔评价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七个人之一。他是亨利·卢斯,他的形象就对出版社的形象影响甚大。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暂且不谈他在经历美国经济低谷和美国霸权时期的强硬态度,单说他和中国的关系。卢斯出生于1898年的山东蓬莱,那年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光绪年间。他的父亲在那时来中国传教,并且共计在中国度过了15年。15年间他的父亲通过募捐,努力为国内的许多学校筹集经费,这也影响了卢斯的一生。他一生都对中国念念不忘,中日战争期间,他就通过自己总编和出版人的身份自己撰稿,向对中国毫不知情的美国人传输美国应该参战的概念,还为日本袭击珍珠岛给美国参战理由而倍感欣慰。不过他终生反对共产主义,蒋介石和宋美龄登过《时代周刊》的封面,还被封为“年度风云人物”。这里不做评价,但可以说他就是个人形象塑造出版社形象的非常成功的例子。

卡拉索在《独一无二的作品》里自豪地说,他从未将出版书籍的封面交给其他人设计。卡拉索的判断力让他拒绝了一些作家和一些作品,他塑造了自己的形象,也塑造了独树一帜的出版风格。



卡拉索做了一辈子出版人,在出版行业经受考验的时刻,在出版行业因为很多沽名钓誉之人涌入而受抨击的时候,在科技发展实体书没落的时刻,他都与书为友,坚定不移。他秉持出版人的职业道德操守,依然追求着独一无二的卓越作品,对读者和书的质量纹丝不动的负责的态度,成就了他的个人形象,也成就了出版公司的形象,同时,让我见证了他的匠人精神。

坚持做一件事,做到极致。这是不容易的,所以这让我万分敬佩。

你可能感兴趣的:(敬佩,是我们对匠人精神的讴歌)